[ fàng gǔ ]放鼓,汉语词语,意思是古代禁门有放鼓、止鼓放鼓契出,放鼓声响,告知可出入禁门
[ fàng guāng ]1.放射光芒。2.指银子。
[ fàng hé dēng ]旧俗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夜,燃莲花灯于水上以烛幽冥,谓之“放河灯”。
[ fàng hǔ guī shān ]也说纵虎归山。把已捕获的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 fàng hǔ zì wèi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 fàng huà ]发出话(透露出某种目的、打算):他放出话要跟对方拼个你死我活。
[ fàng huái ]1.纵情;尽情:~畅饮。~大笑。2.放心:妻子的病不见好转,让我难以~。
[ fàng huán ]1.放回(扣押的人、畜等):~人质。2.放到原来的位置:架上期刊,阅后~原处。
[ fàng huǒ ]1.有意破坏,引火烧毁房屋、粮草、森林等。2.比喻煽动或发动骚乱事件。
[ fàng huǒ shāo shān ]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 fàng huǒ shāo shēn ]比喻发动群众揭露自己的缺点错误。
[ fàng jì ]1.见“放迹”。2.亦作“放跡”。亦作“放蹟”。犹远行。《楚辞·九章·悲回风》:“求 介子 之所存兮,见 伯夷 之放迹。”王逸 注:“放,远也;迹,行也。”3.犹浪迹。到处漂泊。唐 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王公神道碑铭》:“同列有恃恩自得者,众皆媚承,公嫉其为人,不直视,由此贬 连州 司户,移 夔州 司马,又移 荆南 ……放跡在外,积四年。”《新唐书·韩思彦传》:“至官閲月,自免去,放蹟 江 淮 间。”明 方孝孺《学士亭记》:“故或放迹於江海,或养操於山林,求遗世忘累之士而与之游。”清 顾炎武《春雨》诗:“放跡江湖间,犹思理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