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 kōng ]1.房屋、器物下面用柱子等撑住而离开地面:竹楼是~的,离地约有两米多高。2.比喻没有基础:没有相应的措施,计划就会成为~的东西。3.比喻表面推崇,暗中排挤,使失去实权。
[ jià lí ]1.谓操犁耕作。2.鸟名。以其叫声而名。
[ jià liáng ]明 代军中俗语,称结营为“架梁”。
[ jià niē ]1.凭空捏造。2.捏造的情况。
[ jià nòng ]1.摆阔气;炫耀。2.撺掇别人做某事。3.添置。4.谓抬出,举出。
[ jià shè ]支起并安设(凌空的物体):~桥梁。~电线。
[ jià shi ]1.姿势;姿态:双方摆开~准备较量。看他走路的~像是个军人。2.势头;形势:看她病的~是不行了。看今春这~,雨水少不了。
[ jià tián ]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及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元 王祯《农书》卷十一:“架田。架,犹筏也,亦名葑田…… 江 东有葑田,又 淮 东、二 广 皆有之。东坡《请开杭之西湖状》谓‘水涸草生,渐成葑田’。考之农书云,若深水藪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坵,浮繫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坵,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浸。”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江 南大湖中有茭、蒲等,年久、根从土中冲出,浮于水面,厚数尺,可延长几十丈,在上面施种,即可生长,称为‘葑田’。后来,农民进一步作木排,在上面铺泥,种植庄稼,称为‘架田’。”
[ jià wū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庾仲初 作《扬都赋》,成,以呈 庾亮。
[ jià wū dié chuáng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jià xiàn ]捏造罪名加以陷害。廖仲恺《支援江门油业工人通电》:“三数工友上前质问后,该市商团借端架陷。竟于下午四时,由油业东家 李超 ……督率数百人,分路围困工会,搜索工人,开枪射击。”
[ jià xū ]弄虚作假。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差拘》:“又有奸恶之徒,与人有隙,嫉彼貲财,遂买託城市光棍,预通蠧棍虎差,然后设谋兴词,架虚哄准。僉票入手,勾连伙党,如捕盗贼,使被告不知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