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ǒng rì ]1.长日,漫长的白天。《梁书·王规传》:“玄冬脩夜,朱明永日。”唐 李咸用《宿隐者居》诗:“永日连清夜,因君识躁君。”宋 陆游《闲居书事》诗:“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明 沉德符《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阮中丞 始出视事,时方盛夏……偃卧时,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清 钱谦益《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消永日。”2.从早到晚;整天。汉 刘桢《公讌》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前蜀 韦庄《丙辰鄜州遇寒食》诗之五:“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倘然是一种名花,家中没有的,或虽有,已开过了,便将正事撇在半边,依依不捨,永日忘归。”清 陈梦雷《生年不满百》诗:“永日恣挥觴,沉醉勿復醒。”3.多日;长久。南朝 陈 徐陵《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诏》:“皇嗣元良,藐在 崤 渭。二臣奉迎,川途靡从。六传还朝,淹留永日。”4.谓消磨时日。《诗·唐风·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后汉书·崔駰传》:“聊优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尽齿。”唐 张九龄《登郡城南楼》诗:“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 yǒng shēng ]1.原为宗教用语,指人死后灵魂永久不灭,现在一般用作哀悼死者的话:为争取民族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2.终生;一辈子:~难忘。真善美是他~的追求。
[ yǒng shì ]永远,也指终生:~长存。~不忘。
[ yǒng shì ]1.永远消逝:青春~。~的韶光。2.指人死。
[ yǒng suì ]1.长寿。清 周亮工《哭车亦仁今始成声》诗:“家贫期永岁,世乱重生还。”2.太平天囯 天王 洪秀全 第三子以下诸子,臣下呼为“永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囯官书·太平礼制(八年)》:“王世子臣下呼称‘幼主万岁’;第三子臣下呼称‘光王王三殿下永岁’……以下第六子至百子千子皆倣此类推。”
[ yǒng tàn ]1.见“永叹”。2.亦作“永嘆”。长久叹息。3.长吟;咏叹。
[ yǒng tú ]长久之计;长久打算。《书·太甲上》:“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孔 传:“言当以俭为德,思长世之谋。”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朕夤奉天命,恭惟永图。”《太平广记》卷一九九引 唐 郑处诲《刘瑑碑》:“尽以不生边事为永图,且守旧地为明理。”明 沉德符《野获编·河漕·贾鲁河改道》:“况挑筑于此,能不保横决于彼,何不别求利便,以为永图也。”
[ yǒng wéi ]深思;常念。《汉书·宣帝纪》:“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罔极。”《晋书·武帝纪》:“朕守遗业,永惟保乂皇基,思与万国以无为为政。”《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永惟古之王者,御治之始,必明目达聪以防壅蔽。”
[ yǒng xī ]1.长夜;通宵。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范 张 款款於下泉,尹 班 陶陶於永夕。”唐 陈子昂《冬夜宴临邛李录事宅序》:“池臺鐘鼓,虽有会於终朝;琴酒管絃,未穷欢於永夕。”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上元》:“而城市张灯,自十三日至十六日四永夕,金吾不禁。”2.谓度过长夜;消磨夜间时光。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不系园》:“客来斯舟,可以御风,可以永夕。”
[ yǒng xiàng gōng rén ]宫婢。
[ yǒng xīn ]唐玄宗 时期宫廷歌伎名。本名 许和子,吉州(今 江西省 吉安市)永新县 乐家女。被选入教坊“宜春院”为“内人”,遂以其籍贯名。善歌,能变化新声。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歌直千金》:“宫伎 永新 者,善歌,最受 明皇 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常谓左右曰:‘此女歌值千金。’”唐 乐曲《永新妇》即据此取名。参阅 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