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ǎ tí dēng ]马灯。一种手提的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可挂在马身上。
[ nào huā dēng ]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阮章竞《漳河水》诗:“迎新年,接新春,准备十五闹花灯,街口都搭起彩楼门。”
[ pào dǎ dēng ]方言。爆竹的一种。点着后,发出响声,并射出发光药,在空中燃烧发光。
[ pí dēng lóng ]皮做的灯笼。因光暗不明,喻指糊涂昏暗或糊涂昏暗之人。
[ huá dēng ]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初上。长安街上~齐放。
[ lún dēng ]佛前吊挂的灯。自天花板上垂线悬挂,其圆如轮,故名。
[ pǎo mǎ dēng ]走马灯。一种供玩赏的灯。用纸片剪成人马的形状,粘在灯壳里的纸轮上,由火焰推动空气,使纸剪的人物转动。
[ qì yóu dēng ]即汽灯。方之《在泉边》:“去年我们青年们又车了几个野塘,捉了几十斤鱼,买了那盏汽油灯。”参见“汽灯”。
[ rán dēng fó ]梵语的意译。过去世诸佛之一。佛经说他生时周身光明如灯,故名。
[ rán ròu shēn dēng ]用铁钩钩皮肤,钩上遍挂灯盏,贮油燃点。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元 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鉤徧鉤其肤,凡鉤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
[ sài huā dēng ]元宵节前后,展出各种彩灯,争奇斗胜,谓之“赛花灯”。
[ shuǐ dēng ]1.漂浮于水面的灯。旧时用以娱乐或祭神。2.指旧俗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施放的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