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àn ròu ]1.腐烂的肉。2.詈词。喻无用的东西。
[ làn rú zhǐ zhǎng ]犹言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 làn ruò pī jǐn ]形容文辞华丽。
[ làn ruò pī zhǎng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 làn ruò shū jǐn ]形容文辞华丽。同“烂若披锦”。
[ làn shǎng ]随意欣赏;纵情玩赏。宋 欧阳修《定风波》词:“春到几人能烂赏,何况,无情风雨等闲多。”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僕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 làn shé gēn ér ]詈词。骂人多嘴,搬弄是非。《十月》1981年第1期:“不知是哪个烂舌根儿的给她嫂子报了信,说 桂兰子 在南山上跟一个野男子搞对象呢!”
[ làn shèn ]熟透的桑椹。其色紫,古时常作衣服的染料。亦借指紫色。
[ làn shí ]1.传说中的一种神奇之石。晋 王嘉《拾遗记·员峤山》:“﹝神龟﹞时出烂石上……此石常浮於水边,方数百里,其色多红。烧之,有烟数百里,升天则有香云;香云遍润,则成香雨。”宋 范成大《晓发飞乌晨霞满天少顷大雨戏记其事》诗:“烂石烧成香,汗础润如洗。”2.使石灼烂。形容旱热之至。汉 刘向《说苑·君道》:“汤 之时大旱七年,雒 坼川竭,煎沙烂石,於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唐 杨炯《浑天赋》:“以 天乙 之武也,焦土而烂石;以 唐尧 之德也,襄陵而怀山。”宋 秦观《汤泉赋》:“弱水 储阴,投羽必沉;火井萃阳,烂石灼金。”3.碎石。唐 陆羽《茶经·源》:“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唐 陆羽《茶经·造》:“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宋 苏轼《病中夜读朱博士诗》诗:“崎嶇烂石上,得此一寸芽。”
[ làn shí cǎo ]马先蒿的别名。见《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下·马先蒿》。
[ làn shì ]方言。犹言麻烦事或弄糟了的事。
[ làn shǒu ]1.灼伤手。2.比喻写文章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