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ā niú lú ]形似蜗牛壳的小圆舍。泛指简陋的居处。
[ jiǎn sī niú máo ]如蚕丝,如牛毛。比喻细密繁多。明 郎瑛《七修续稿·诗文·谜序文》:“曷爲廣而無窮,深而難知也?曰:蠒絲牛毛,充棟汗牛,字書之繁也;道聽塗説,井蛙甕雞,學識之拘也。”
[ jiāo niú ]古帝王郊祭时尚未卜日祭祀的牛。《春秋·宣公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杨伯峻 注:“郊祭必先择牛而卜之,吉则养之,然后卜郊祭之日。未卜日以前谓之牛,既卜日之后改曰牲……此曰‘郊牛’,是尚未卜日可知。”
[ jiǎo duān niú ]古代 鲜卑 异兽名。状似牛,角在鼻上,故称。
[ lián niú ]旧以斗宿、牛宿连称斗牛,故以“连牛”隐指斗宿。
[ liú biǎo niú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 刘景升 不?有大牛重千斤,噉芻豆十倍於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 mù niú ]1.古代一种运载工具。即独轮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 復出 祁山,以木牛运。”《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木牛暂息,则师人有乏爨之忧;流马尽行,则丁壮有无聊之苦。”清 宋聚业《题南阳旅壁》诗:“时来一夕收铜马,事去经年运木牛。”2.一种耕具。清 李调元《南越笔记·木牛》:“木牛者,代耕之器也。以两人字架施之,架各安轆轤一具,轆轤中繫以长绳六丈,以一铁环安绳中,以贯犂之曳鉤,用时,一人扶犂,二人对坐架上,此转则犂来,彼转则犂去,一手而有两牛之力,耕具之最善者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江慎修 先生制木牛耕田,以木驴代步。”3.一种攻城器械。清 戴名世《孑遗录》:“贼奋力攻城,以巨絙联木板,藏其下,负以趋,名曰木牛。”
[ mù niú liú mǎ ]三国时诸葛亮制作的运输工具。相传木牛流马就是一种人力独轮车。一说流马是改良的木牛,即人力四轮车。
[ mǎ miàn niú tóu ]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 mǎ niú ]1.马和牛。2.牛马。比喻迫于生活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
[ mǎ niú fēng ]1.马牛奔逸。语出《书·费誓》:“马牛其风。”蔡沉 集传:“马牛风逸。”宋 苏辙《汝南示三子》诗:“饮食粗便鱼稻足,音尘不隔马牛风。”明 孙仁孺《东郭记·战必胜》:“齐 人煞诞,马牛风不及边关,无端侵越我江山。”清 周亮工《送季介庵吕素岩北还》诗:“雪里难寻鸿雁跡,尘中谁辨马牛风。”2.无关系,不相干。宋 杨万里《谢张子仪尚书寄天雄附子百果十包》诗:“今古交情市道同,转头立地马牛风。”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三折:“色缘有深意,谁谓马牛风?”清 王韬《臆谭·简辅》:“今相臣之去就废置,若无预乎草野之休戚,并不繫乎朝廷之重轻,在民若马牛风,在朝若九牛毛。”参见“风马牛不相及”。
[ mǎ niú zǒu ]犹言牛马走。形容奔波劳碌。
[ páo dīng jiě niú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jiǎn sī niú máo ]形容功夫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