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ù bèi hán xī ]指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tiě xī ]铁铸的犀牛。古代传说犀角可避水,因铸铁犀置江河边,以镇水患。
[ xiǎng xī ]犀牛角所制的棒槌,击物能应声回响。
[ wēn xī ]《晋书·温峤传》:“﹝ 嶠 ﹞至 牛渚磯,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后以“温犀”比喻洞察一切的才识。
[ yàn xī ]1.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2.指披甲的北兵。
[ tōng tiān xī ]一种上下贯通的犀牛角。
[ tuán xī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及至巧冶铸干将之璞,清水淬其锋,越 砥歛其鍔,水断蛟龙,陆剸犀革。”后以“剸犀”喻治事的卓越才能。
[ wū xī ]1.犀牛的一种。皮可为甲,角可为器具、饰物,又可入药。亦指乌犀的角或其制品。2.皂荚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皂荚》。
[ yè míng xī ]传说中夜间发光的犀角。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敬宗皇帝 宝歷 元年,南昌国(当作 高昌国)献玳瑁盆浮光裘夜明犀……夜明犀,其状类通天犀,夜则光明,可照百步。”
[ tōng xī dài ]饰有通犀的腰带。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靖康 末,括金赂虏,詔羣臣服金带者权以通犀带易之,独存金鱼。”宋 岳珂《桯史·寿星通犀带》:“会将举庆典,市有北贾,携通犀带一,因左璫以进於内。”
[ tán xī ]即拂尘。因多用犀角饰柄,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