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í ruò ]1.疲乏无力;衰弱:身体~。他拖着~的双腿继续前进。2.疲软
[ pí shòu ]疲乏而瘦弱。《北齐书·陈元康传》:“从 高祖 破 周文帝 於 邙山,大会诸将议进退之策,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二:“去岁十月至其今年三月,恒菜食,既辛苦疲瘦,姨母更劝令渐进,裁少少而已。”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如疲瘦老残、不堪应差者,退令买补,不得草率交收,自貽赔累。”
[ pí sú ]衰败的风俗。《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外破元凶,内康疲俗,名高五霸,道冠八元。”宋 司马光《送祖之守陕》诗:“仁风思布濩,疲俗待绥寧。”元 曹之谦《自赵城还府》诗:“独怜疲俗诛求困,愁嘆声多不可闻。”
[ pí wèi ]犹疲馑。《后汉书·五行志五》:“中平 元年二月,张角 兄弟起兵 冀州,自号黄天,三十六方,四面出和,将帅星布,吏士外属,因其疲餧,牵而胜之。”
[ pí xīn jié lǜ ]费尽心思。宋 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是於詩賦策論六千卷中,選五百人,而日限又迫,使考試之官殆廢寢食,疲心竭慮,因勞致昏。”
[ pí yàn ]厌倦。《百喻经·入海取沉水喻》:“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百喻经·构驴乳喻》:“众人疲厌,都无所得,徒自劳苦。”
[ pí yè ]1.衰老疲困。《后汉书·冯衍传下》:“年虽疲曳,犹庶几名贤之风。”李贤 注:“曳,犹顿也。”宋 王安石《乞退表》:“况于疲曳,加以瞀昏,若由昧冒而无惭,其必颠隮而不救。”2.指衰弱困顿。清 吴伟业《送何省斋》诗:“我行感衰疾,腰脚增疲曳。”3.劳苦困顿。《晋书·王述传》:“又 江州 当泝流数千,供继军府,力役增倍,疲曳道路。”《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如此,非特我兵趋疾疲曳,有堕贼掩伏之虞,彼又将分兵擣虚以袭我矣。”
[ pí yì ]疲于所役。《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后汉书·吴汉传》:“汉 等贪并力攻 嚣,遂不能遣,粮食日少,吏士疲役,逃亡者多。”缪荃孙《艺风堂友朋书札·袁昶二十六》:“虱此三年,苶然疲役,所得不偿所失。”
[ pí yú gòng mìng ]犹言疲于奔命。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嶧山碑》﹞歷代摹爲楷式。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