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òu jīng jīng ]1.很瘦的样子。2.也说瘦筋筋。
[ shòu léng léng ]1.形容不丰满或消瘦露骨。2.同“瘦稜稜”。艾明之《雨》:“李阿镜叹息地摇摇头,突然扒开自己的衣服,露出瘦棱棱的胸膛,一把抓住身边那个青工的手,把它按在自己的肋骨下面。”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三:“那细嫩的满是青春活力的脸膛,一下子变得瘦棱棱的了,好像她刚害完一场大病。”
[ shòu lín lín ]同“瘦稜稜”。杨朔《龙马赞》:“梁荣 才三十一岁,生得瘦嶙嶙的,举动挺安静。”《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这是一个宽身板,瘦嶙嶙的干柴片子般的老妖婆。”
[ shòu líng líng ]形容瘦的样子。
[ shòu lóng ]1.瘦弱的龙。2.指墨上刻的龙纹。
[ shòu mǎ ]1.瘦弱的马。唐 杜甫《瘦马行》:“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骑着瘦马儿,圪登登的又上 长安 道。”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买来养育以待再贩卖的童女;雏妓。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 维扬 ﹞女子多美丽…… 扬 人习以此为奇货,市贩各处童女,加意装束,教以书、算、琴、棋之属,以徼厚直,谓之‘瘦马’。”《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老亡八把这两个瘦马养着,不知作何结束。”清 张岱《陶庵梦忆·扬州瘦马》:“扬州 人日饮食於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清 孔尚任《桃花扇·选优》:“旧 吴 宫重开馆娃,新 扬州 初教瘦马。”
[ shòu méi zhǎi gǔ ]眉目清秀。
[ shòu méi ]烟煤的一种,炭化程度较高,供炼焦用,但结焦性较差,单用这种煤炼的焦强度小,不耐磨,气孔少。因此多用来和其他烟煤混合炼焦。
[ shòu mǐ ]又名乌饭草。产于 闽 中。用以煮米,可使米缩。
[ shòu qióng ]指手杖。筇竹,节高干细,可作手杖,故称“瘦筇”。笻,也写作“邛”。
[ shòu qú ]1.亦作“瘦臞”。干缩。《周礼·地官·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於膳府”汉 郑玄 注:“珍异,四时食物也。不售而在廛,久则将瘦臞腐败,为买之入膳夫之府。”2.清瘦;瘦。《文子·自然》:“尧 瘦癯,舜 黧黑。”明 徐渭《答王口北书》:“承此食肉之盛惠,得免瘦癯。”王西彦《人的世界》:“画家年龄在四十左右,头顶半秃,面孔瘦癯。”
[ shòu rén ]1.不肥胖的人。2.指使人瘦。
[ shòu ruò ]肌肉不丰满,软弱无力:身体~。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