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ì sāng ]亦作“穉桑”。嫩桑;初生的桑叶。
[ zhì shān ]亦作“穉杉”。杉树苗;小杉木。
[ zhì sōng ]亦作“穉松”。小松树;松树苗。
[ zhì sú ]幼稚浅俗;幼稚平凡。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袁氏 为刻五集,五集即少年时所称‘文章 江 左家家玉,烟月 扬州 树树花’者是已。餘多稚俗之语,不堪覆瓿。”
[ zhì suì ]亦作“穉岁”。少年;童年;幼年。宋 杨万里《读渊明诗》诗:“渊明 非生面,穉岁识已早。”
[ zhì sūn ]亦作“穉孙”。幼孙;小孙儿。宋 陆游《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诗之二:“洗脚上牀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宋 陆游《小市莫归》诗:“爱酒行行访市酤,醉中亦有穉孙扶。”
[ zhì xiǎo ]幼小;年少。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 zhì xiù ]年轻秀丽。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京娘墓》:“﹝ 王元老 ﹞一日晚步花石间,与一女子遇,问其姓名,云:‘我前任 杨令 女。’元老 悦其稚秀。”
[ zhì yòu ]1.亦作“穉幼”。幼小;幼稚无知。宋 苏轼《种茶》诗:“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穉幼。”明 沉德符《野获编·鬼怪·草木之妖》:“今上丙戌、丁亥间,京师明智草场火发,薪芻如山,一夕尽为煨烬。次晨喧传有异,余稚幼随众往观。”清 吴苑《到家》诗:“薄宦十餘年,懽爱类穉幼。”2.幼儿,幼童。清 顾炎武《赠黄职方师正》诗:“数口费经营,索饭兼穉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