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ǐ yáng jiàng láng ]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 shù xiū yáng ]亦作“束脩羊”。用作束修的羊。泛指束修。
[ shuàn yáng ròu ]把切薄的羊肉片放到开水里烫一下就取出来蘸佐料吃。
[ líng yáng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山羊,但角细圆有节。生活在草原和半荒漠地区。种类较多,产于中国的有高鼻羚羊、原羚、鹅喉羚和藏羚等。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 líng yáng guà jiǎo ]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 lǒng zhǒng yáng ]我国古代传说产于 拂菻国(指 东罗马帝国 及其所属 西亚、地中海 沿岸一带)的一种羊。
[ mù yáng āi huà ]短篇小说。郭沫若作。1919年发表。朝鲜李朝子爵闵崇华反对奸臣与日本签订“合邦条约”,其继室李氏却勾结仆人尹石虎欲谋杀子爵,不料却误杀石虎之子子英。闵女佩荑为子英情人,闻讯后哀恸欲绝。是五四时期最早的一篇具有爱国反帝意识的小说。
[ mù yáng ér ]1.借称世外之人。典出 晋 葛洪《神仙传·黄初平》:黄初平 十五岁时牧羊山中,有道士带他到 金华山 石室里住了四十馀年。有一天他哥哥在街上遇一道士,问之。道士说:“金华山 中有一牧羊儿,姓 黄 名 初平,是卿弟非疑。”于是哥哥找到了弟弟,问他羊何在,他说近在山东。哥哥去看时,只看到白石头,初平 叫一声:“羊起!”石头都变成羊,有几万头。唐 李白《古风》之十七:“金华 牧羊儿,乃是紫烟客。”宋 杨万里《饮酒》诗:“我本非搢绅,金华 牧羊儿。”2.指见识浅陋的人。《新五代史·唐太祖刘太妃传》:“晋 兵屡败,太祖 忧窘,不知所为。大将 李存信 等劝 太祖 亡入北边,以图再举。太祖 入以语夫人,夫人问谁为此谋者,曰:‘存信 也。’夫人駡曰:‘存信,代北 牧羊儿耳,安足与计成败邪!’”3.指 秦 末 项梁 所立之 楚怀王 孙 心。因时在民间牧羊,故称。宋 王安石《范增》诗之一:“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 qí yáng ]典出 汉 刘向《列仙传·葛由》:“葛由,羌 人也。
[ qí yáng zhí suì ]相传古代有五仙人骑五色羊执六穗秬来到 广州。见《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广州》引《续南越志》。后因以“骑羊执穗”为咏 广州 的典故。
[ mián yáng ]宋 时的一种面制食物。状似卧羊,故名。
[ qiān yáng ]《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 克 殷,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 武王 及释 微子,復其位如故。”后以“牵羊”、“牵羊肉袒”、“牵羊把茅”表示降服或用为降服的典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蜀主 白衣、衔璧、牵羊,草绳縈首,百官衰絰、徒跣、舆櫬,号哭俟命。”清 吴伟业《读史杂感》诗之八:“已设牵羊礼,难为刑马心。”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与其作牵羊肉袒之断头将军,何如以败卒残兵而背城一战。”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尽 顺天城 之中,无不牵羊把茅,甘为贰臣者。若其不事异姓,躬自引决,縉绅之士,殆无一人焉。”
[ qiān yáng bǎ máo ]见“牵羊”。
[ qiān yáng ròu tǎn ]见“牵羊”。
[ qīng yáng ]1.黑色的羊。2.传说中木精,煞神。3.见“青羊宫”。
[ qīng yáng gōng ]道教观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唐 代始建,清 初重建。有铜制青羊、铁铸瓶等古物和 八角亭、青羊桥 等古迹。每年农历二月间有花会,为 成都 游览胜地。宋 陆游《梅花》诗:“青羊宫 前 锦江 路,曾为梅花醉十年。”清 厉鹗《小圃手植红梅始花赏以长句》:“青羊宫 路絳霄春,入骨阳和信息真。”亦省作“青羊”。宋 陆游《记梦》诗:“梦到 青羊 看修竹,道人告我丹将熟。”自注:“青羊宫 在 成都 南门外浣花道中。”
[ qū yáng ]1.赶羊,驱赶羊群。2.引申为牧羊。3.犹治民。语出《史记·五帝本纪》“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唐张守节正义:“《帝王世纪》云: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羣。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羣,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於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於大泽,进以为将。”《北齐书·文宣帝纪》:“既乖为政之礼,徒有驱羊之费。”4.比喻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