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ǎo gōng ]1.父之功业。《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朱熹 集注:“此问 禹 能纂代 鮌 之遗业,而成父功。”2.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汉书·谷永传》:“治天下者尊贤考功则治,简贤违功则乱。”章炳麟《訄书·学变》:“法家之教,任贤考功。”3.泛指考核工作成效。汉 王符《潜夫论·考绩》:“是故大人不考功,则子孙惰而家破穷。”4.官名。三国 魏 尚书有考功定课二曹,隋 置考功郎,属吏部,掌官吏考课之事,历代因之,清 末废。唐 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权公 既相,君以嫌自列,改尚书考功员外郎,復史馆职。”《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又説到 宗子相,杜慎卿 道:‘宗考功 便是先君的同年。’”
[ kǎo gǔ xué ]根据发掘出来的或古代留传下来的遗物和遗迹来研究古代历史的学科。
[ kǎo guǎn ]明 初翰林院分文翰、文史二馆,故 明 人称由进士考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为“考馆”,盖当时习语。
[ kǎo hé ]考讯劾罪。《剪灯新话·牡丹灯记》:“闻有 铁冠道人 者,居 四明山 顶,考劾鬼神,法术灵验,汝辈宜往求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会护卫 萧和克 谋杀 伊逊 事觉。伊逊 械繫之,考劾不服,流於边。”
[ kǎo jì ]1.见“考迹”。2.亦作“考跡”。考核事迹。3.犹考订。
[ kǎo jì yōu míng ]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 kǎo jiàn ]察知;稽考发见。宋 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请即 汉 唐 之兴衰,以考见 宣和 靖康 之始末。”《元史·隐逸传·杜瑛》:“本末先后,犹可考见。”郭沫若《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在十年之前为他所考见的是否尚有遗漏,这非是我浅学的人所能知道,也非是我此后所想考证。”
[ kǎo jìng ]1.刑讯穷竟。2.刑讯致死。
[ kǎo jiu ]1.查考研究。2.讲求,重视。3.精美的;精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