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é shì ]佛教语。侍立在佛两旁的菩萨。菩萨常在佛左右,辅佐宣化,故称“胁士”。如 文殊、普贤 二菩萨,为 释迦佛 之胁士;观音、势至 二菩萨,为 阿弥陀佛 之胁士;日光、月光 二菩萨,为 药师佛 之胁士。小乘佛教则以 大迦叶、阿难 为 释迦佛 的胁士。
[ xié shuō ]用带威胁性的话语加以劝说。
[ xié wō ]亦作“脇窝”。即胳肢窝。喻旁边或隐处。
[ xié xī ]1.亦作“脇息”。敛缩气息。《墨子·兼爱中》:“昔者 楚灵王 好细要,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脇息然后带,扶墻然后起。”后多表示恐惧。《文选·宋玉<高唐赋>》:“股战胁息,安敢妄挚。”李善 注:“胁息,犹翕息也。”《汉书·严延年传》:“豪彊胁息,野无行盗。”颜师古 注:“胁,敛也,屏气而息。”《魏书·匈奴等传序》:“偷名窃位,胁息一隅。”《新唐书·王方翼传》:“诛灭大姓,姦豪胁息。”宋 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自 商鞅 变法,以殊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復请?”2.表示悲伤。《文选·宋玉<高唐赋>》:“令人惏悷憯悽,胁息增欷。”李善 注:“并悲伤貌。胁息,缩气也。”
[ xié yī ]亦作“脇衣”。女人的内衣。或称袜。
[ xié yòu ]威胁并引诱。《南史·孝义传下·吉翂》:“武帝 异之,尚以其童幼,疑受教於人,敕廷尉 蔡法度 严加胁诱,取其款实。”《明史·奸臣传·胡惟庸》:“惟庸 阴以权利胁诱二人。”《“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生终止罢课之宣言》:“方今和约虽未签字,而当局犹怀补签之意,日本 犹存胁诱之心。”冰心《斯人独憔悴》:“原来他们校长给他父亲的信,说他们两个都在学生会里做什么代表和干事,恐怕他们是年幼无知,受人胁诱。”
[ xié zūn zhě ]梵文音译为“波栗湿缚”、“波奢”等。说一切有部传为佛祖第十世。投尊者 佛陀蜜多 出家,勤修苦行,未曾以胁至席而卧,时人号为“脇比丘”、“脇尊者”。见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 xiōng xié ]即前胸和两腋下肋骨部位的统称。
[ yāo xié ]要挟;威胁。《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三》:“近者已来,凡是死亡,皆是臺司左右巡举勘检,施行已久,仍恐所差人吏及街市胥徒,同於民家,因事邀胁。”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甚者假夷狄盗贼以邀胁其君。”
[ yǔ chū yuè xié ]出语惊人,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