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ún shū ]1.周时偃姓诸国在今安徽六安﹑舒城一带。传说为皋陶的后裔。羣舒造句周 时 偃 姓诸国,在今 安徽 六安、舒城 一带。传说为 皋陶 的后裔。《左传·文公十二年》:“羣 舒 叛 楚。”杜预 注:“羣 舒,偃 姓,舒庸、舒鳩 之属。”
[ shēn shū ]1.伸展,舒展。2.谓展开、铺展。
[ shū cǎn ]语出《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薛综 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李善 注引《春秋繁露》:“春之言犹偆也,偆者,喜乐之貌也。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之状也。”后以“舒惨”作为表示“苦乐”、“好坏”、“阴晴”、“丰歉”等两个对立概念并举的词语。
[ sù shū ]月的别称。舒指 望舒,古代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仙人。
[ xiá shū ]如彩霞舒展。形容事物轻柔美艳。
[ yīn yáng cǎn shū ]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
[ yuán shū ]圆月。舒,望舒,为月神驾车之神,用为月亮的代称。
[ yǎn xiào méi shū ]形容极度高兴。元 胡祗遹《沉醉东风》曲:“漁得魚心滿願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亦作“眼笑眉飛”。《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只樂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飛。”
[ yáng shū ]1.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后因以“阳舒”指舒畅的心情和宽松的气氛。2.借指书法中笔划的舒展。
[ zhǎn yǎn shū méi ]眼睛和眉头都放开。形容心情舒畅的样子。
[ yún shū xiá juǎn ]形容姿态万千,色彩斑斓。
[ zhòng shū ]汉 哲学家、今文经学家 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说。
[ zhǎn shū ]1.舒展。2.施展,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