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ū ài ]1.拾取。引申为得益。淑,通“叔”。2.指受教于人,或教诲他人,使在学问上得益。
[ pú lóng ài hǔ ]旧俗扎蒲草为龙形,扎艾草为虎形,于端午节挂在门上,以驱恶辟邪。
[ qí máng fú ài ]谓相貌奇伟多福。
[ sān nián ài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赵岐 注:“艾可以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三年艾”指良药。宋 苏轼《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诗之四:“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 湘《九辩》文。”宋 张侃《池边》诗:“劳神空觅三年艾,妄想休乘八月槎。”
[ shī ài ]1.蓍草与艾草。晋 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当时世乱,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牀,蓍艾为席。”2.耆艾。蓍,用同“耆”。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因以指老年。唐 杨炯《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言旋旧国,保兹蓍艾。”
[ tòng zì chuāng yì ]指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重新做人。
[ xù ài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本指蓄藏多年之艾以治久病,后以“蓄艾”比喻应长期积蓄以备急用。清 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议》:“狃因循,则疑更弦之为扰;猎捷效,则厌蓄艾之为迟。”
[ wèi ài ]1.未尽;未止。《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艾。”《左传·哀公二年》:“虽克 郑,犹有 知 在,忧未艾也。”宋 王安石《进圣节功德疏右语》:“伏愿三灵协庆,万宝皆昌,永御无疆之宝历,丕承未艾之閎休。”清 恽敬《与李爱堂》:“令子之变,言之动心,然达人用情,断不可过;仁弟方在壮年,福禄之来未艾,勿介介也。”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曏日革命之议,哗传于人间,至今未艾。”2.未灭;未死。《左传·昭公元年》:“后子 见 赵孟 …… 赵孟 曰:‘秦君 何如?’对曰:‘无道。’赵孟 曰:‘亡乎?’对曰:‘何为?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杜预 注:“艾,絶也。”宋 叶适《陈处士姚夫人墓志铭》:“则知 叔明 未艾,而乡人固尚其德矣,不独以文称也。叔明 既亡,而 姚夫人 固代之教矣,不独以家能也。”
[ wèi ài fāng xīng ]方兴未艾。指正在蓬勃向前发展。
[ yuàn yì ]怨恨。参见〔自怨自艾〕艾(yì)。
[ sù ài ]老成长者。《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宋 叶适《巩仲至墓志铭》:“仲至 学敏而早成,自童丱时,前辈源绪,古今音节,事之因革总统,如注水千丈之壑,迎前随后,宿艾骇服,以为积数十年灯火勤力,聚数十家师友讲明,犹不能到也。”
[ xiāo ài ]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
[ xiàng ài ]橡,橡栗。艾,野蒿。借指粗粝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