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ù jiào ]《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唐 孔颖达 疏:“微者言礼之教人豫前事微之时,豫教化之。”后指预为教育、感化。
[ yù jiè ]1.谓预先有所防备。2.事先警备。3.事先警告、告诫。
[ yù jù ]也叫河南梆子。戏曲剧种。梆子腔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由山西梆子、陕西梆子传入河南地区,同当地民歌小调结合而成。
[ yù kē ]旧制高等学校升入本科前的准备阶段,学业期限为一至三年。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四二》:“学生在三四百人之间,就算作四百人罢,分为豫科及本科七系。”
[ yù lè ]安适快乐。宋 曾巩《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家有豫乐之声,人无愁怨之色。”明 李东阳《会合联句》诗序:“或者以为嬉游豫乐之具,则过矣。”
[ yù liào ]谓事先估计。《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严可求 豫料帝所问,教 苹 应对,既至,皆如 可求 所料。”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尹山人》:“弟子献所赠,尹 曰:‘是豫料我将遥适也。’”鲁迅《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事实也并不很远于他的豫料。”
[ yù móu ]预先谋划。《庄子·刻意》:“不思虑,不豫谋。”南朝 宋 谢惠连《秋怀》诗:“夷险难豫谋,倚伏昧前筭。”宋 王安石《三品石》诗:“国亡今日顽无耻,似为当年不豫谋。”
[ yù qī ]预先期望或估料。《魏书·释老志》:“文秀 对曰:‘神道幽昧,变化难测,可以闇遇,难以豫期。’”宋 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人生难豫期,神理无终否。”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媒氏民判解》:“士以上婚有礼,礼无嫁娶年者,国家各有事故,政役丧纪,不可豫期也。”鲁迅《彷徨·伤逝》:“我所豫期的打击果然到来。”
[ yù qiě ]春秋时宋国渔人。有关其人的传说有二:(1)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唐李白《枯鱼过河泣》诗:“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明张煌言《放歌》:“神龙鱼腹兮,罹此豫且之罾。”(2)《史记.龟策列传》:“宋元王二年,江使神使于河,至于泉阳,渔者豫且举网得而囚之,置之笼中。”明徐渭《十白赋》:“虽入网于豫且,苦灵骨之就钻。”。
[ yù qǐn ]预先平息。清 徐鼒《小腆纪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六月》:“﹝ 姜曰广 ﹞疏曰:‘臣前见文武纷竞,既惭无术调和,近见逆案掀翻,又愧无能豫寝。’”
[ yù ràng ]春秋 战国 间 晋 人。为 晋 卿 智瑶 家臣。晋出公 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 共灭 智氏。豫让 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 赵襄子 未遂,后为 赵襄子 所捕。临死时,求得 赵襄子 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吕氏春秋·论威》:“冉叔 誓必死於 田侯,而齐 国 皆惧;豫让 必死於 襄子,而 赵氏 皆恐;成荆 致死於 韩主,而 周 人皆畏。”唐 张九龄《上姚令公书》:“君侯察其苟附及不轻受,就而厚之,因而用之,则 禽息 之首,为知己而必碎;豫让 之身,感国士而能漆。”后亦泛指刺客。明 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欲存 豫让 心,先试 荆軻 剑。”陈衍《辽诗纪事·耶律乙辛<十香词>》:“上尝召 登(单登)弹筝。后諫曰:‘此叛家婢,女中独无 豫让 乎,安得轻近御前?’”
[ yù shè ]1.预为筹划和准备。《汉书·辛庆忌传》:“夫将不豫设,则亡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敌。”《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且 寿春 虽平,三面仍梗,镇守之宜,实须豫设。”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孝武帝》:“兵之所尚者勇,勇非可教而能者也;所重者谋,谋非可豫设而为教者也。”2.预先设置。鲁迅《南腔北调集·漫与》:“这囚车并非‘意图’拘禁敌人或汉奸,而是专为‘意图乘机捣乱’的‘反动分子’所豫设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