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íng mào ]1.神情与面貌。《荀子·礼论》:“故情貌之变,足以别吉凶,明贵贱亲疏之节。”晋 陆机《文赋》:“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唐 康骈《剧谈录·洛中豪士》:“明日復覩 圣刚,备述诸子情貌。”《新唐书·武平一传》:“妖伎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号曰‘合生’。”2.指内心与外表。汉 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於心;非理之利,不入於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3.犹神态。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观其情貌,必自不凡。”《北齐书·魏兰根传》:“是时 显祖 已失德,朝廷皆为之惧,而 愷 情貌坦然。”朱自清《中国语的特征在那里》:“虚字一方面是语句的结构成分,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语气、关系的成分。”
[ shū mào ]犹姝颜。南朝 梁简文帝《娈童》诗:“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
[ miào mào ]《诗·周颂·清庙序》郑玄 笺:“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因称庙宇及神像为庙貌。
[ lǚ mào ]犹旅颜。唐 许棠《新年呈友》诗:“清晨窥古镜,旅貌近衰翁。”
[ quán mào ]事物的全部情况;全部面貌:先弄清楚问题的~,再决定处理办法。仅据一点,难以推想~。
[ shí huī yán dì mào ]分布于石灰岩地区,是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参见“喀斯特地貌”。
[ liǎn mào ]面貌,相貌。荒煤《活在记忆中的--写给苇友》二:“我望过去,看见窗框子里嵌着一张年青美丽的极像 瑛 的脸貌。”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脸貌和那位老太太非常相像。”
[ qì mào ]1.谓描述气势、形貌。2.气度,风貌。
[ qí mào bù yáng ]指某人外貌不好看。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不扬:不好看。
[ shén mào ]1.外貌;容貌。2.神情状态。3.借指书法的笔意和字形。4.外貌;容貌。5.神情状态。6.借指书法的笔意和字形。
[ shēng mào ]1.声音与容貌。2.特指文学作品中的事物形象和描绘技巧。3.特指人说话的声音和脸色。
[ shēng yīn xiào mào ]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 shì mào ]1.显示于仪表。《礼记·乐记》:“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孔颖达 疏:“礼以检跡於外是饰貌也。”陈澔 集说:“饰貌者,礼之检於外。”2.装饰表面。《史记·礼书》:“孝文 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3.修饰容貌。汉 刘向《说苑·建本》:“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宋 刘敞《无为军录事参军马易简可太子中舍致仕》:“控搏利禄者,至於迁籍损年,饰貌匿衰,以缓退休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