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赵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zhào ōu ]1.指赵地的歌女。2.指赵津歌。
[ zhào píng yuán ]指 战国 时 赵国 平原君 赵胜。
[ zhào pō ]古代名茶的一种。因产于 赵坡(今属 四川省 广汉市)而得名。《宋史·食货志下六》:“蜀 茶之细者,其品视南方已下,惟 广汉 之赵坡,合州 之水南,峨眉 之白牙,雅安 之蒙顶,土人亦珍之。”宋 陆游《晚过保福》诗:“茶试赵坡如泼乳,芋来 犀浦 可专车。”
[ zhào qián sūn lǐ ]1.旧时启蒙读物《百家姓》的首列四姓。亦泛指《百家姓》一类启蒙读物。《西湖二集·巧书生金銮失对》:“话説 甄龙友 教了数十个村孩童,不过是读赵钱孙李之辈。”明 无名氏《广成子》第三折:“幼年习文,中年讲武。论文呵,颠倒念赵钱孙李;论武呵,一箭射破冬瓜。”《黑籍冤魂》第二三回:“纵横放着三五张桌子,歷乱坐着十几个学生,天地玄黄,赵钱孙李,吱喔吱喔,唸得到也高兴。”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五:“洋学堂先生教的是:人手足刀尺,马牛羊,就是比私塾先生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强得多。”2.泛指任何人,一切人。凌力《星星草》第十三章:“咱不糟害穷苦人。可谁要有钱,那就不管他赵钱孙李,一概不客气。”
[ zhào ráo ]汉桓帝 乳母 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 曹节、王甫 等与共交结,谄事太后。见《后汉书·陈蕃传》。
[ zhào rì ]《左传·文公七年》有“赵衰,冬日之日也”的记载。后因以“赵日”比喻冬天的太阳。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应钟十月》:“胡风起截耳之冻,赵日兴曝背之思。”清 阮葵生 严长明《集陆耳山新居联句》:“寒避庄噫衝,暖迎赵日晒。”参见“赵盾日”。
[ zhào sè ]指瑟。因这种乐器 战国 时流行于 赵国,渑池 会上 秦王 又要 赵王 鼓瑟(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称。
[ zhào shè ]指 宋 朝。因皇室姓 赵,故称。社,祭土神的地方。
[ zhào shí ]指 北朝 时 石勒 建立的 赵国。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滱水》:“赵石 建武 七年,遣北中郎将始筑小城。”
[ zhào shì bì ]亦作“赵王璧”。和氏 璧的别称。春秋 时,楚 人 卞和 自山中所得宝玉。战国 时,为 赵惠文王 所得,故称。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秦昭王 曾恃强遗书 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蔺相如 奉璧出使,终于完璧归 赵。“赵氏璧”遂以著称,并常为后人诗文所道及。南朝 宋 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 赵氏 璧,徒乖 魏王 瓠。”唐 李白《古风》之五十:“夸作天下珍,却哂 赵王 璧。”清 孙枝蔚《旅兴》诗:“贵若 赵氏 璧,富若 猗顿 囷。”亦省称“赵璧”。唐 方干《送陈端公》诗:“随 珠此去方酬德,赵 璧当时误指瑕。”宋 王安石《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并诗》:“篇终有意责 赵 璧,穷国恐误连城归。”明 沉鲸《双珠记·珠传女信》:“看此物既着神奇,如 赵 璧有完期。”
[ zhào shì gū ]见“赵氏孤儿”。
[ zhào shì gū ér ]指 赵武。
[ zhào shū ]指 元 赵孟頫 的书法作品。
[ zhào sì jiāng jūn ]指 三国 时 蜀汉 名将 赵云 。《三国演义》中 蜀 主 刘备 、大将 关羽 、 张飞 同 赵云 的关系特别亲密,把他视如兄弟,故后人将 赵云 列在 刘 、 关 、 张 三人之后,称作“赵四将军”。 秦瘦鸥 《秋海棠》十三:“老三,当初 三国 里的 赵四将军 在 长坂坡 ,在 长江 里,三番两次把 阿斗 救回来,提起来人人敬仰。”
[ zhào sòng ]指 宋 朝。因皇室姓 赵,故称。
[ zhào tài yé ]鲁迅 在《阿Q正传》中所塑造的一个地主劣绅的典型。后用以比喻封建势力。杨纤如《伞》第五章:“二十年代的旧 中国,封建势力逐渐衰弱,资产阶级则步步抬头。这在小城镇和农村里还不太显著。比如‘假洋鬼子’还抢不了‘赵太爷’的地位。”
[ zhào tán chūn ]方言。胡编乱造;说趣话。明 冯梦龙《山歌·鱼船妇打生人相骂》:“并弗是羹碗里鱼头拨拨转,支花野味赵谈春。”注:“昔年有 赵谈春 者,善詼谐。吴 语谓没正经曰‘赵’,因曰‘赵谈春’云。”
[ zhào tǐ ]元代赵孟所写的一种书法体式。笔画圆润,风格秀丽。流传作品有《龙兴寺碑》《道教碑》等。
[ zhào wáng bì ]又称和氏璧,是中国古代一块著名的璞玉石,相传为楚国人卞和所发现。和氏璧最早见载于中国东周末年著作《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楚国人卞和在楚地的山中发现一块外裹岩石的美玉[1],他将这块玉献给当时的君主楚厉王,而楚国王室认为和氏贡献的只是一块石头,欺骗了君王。於是楚厉王下令将和氏左脚砍去。
[ zhào wèi ]1.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与卫倢伃(李平)的合称。2.借指帝王宠幸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