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跳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tiào chū ]1.超越;突出。《汉书·沟洫志》:“河 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沙汀《风浪》:“正像一九五五年冬天,扩社报名的时候那样,仿佛整个农村已经沸腾起来,跳出了生活常轨。”2.古代写章表时另起行头,叫“跳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成而不结”孔颖达 疏引《魏晋仪注》:“写章表,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明 杨慎《丹铅总录·跳出》:“写章表,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今曰抬头。”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跳出》:“褚遂良《圣教序》:‘我皇福臻。’‘我’字跳出写。欧阳询 书《醴泉铭》:‘我后固怀撝挹’又‘我后夕惕’亦‘我’字跳出写。盖‘我’者亲戴之词,非臣下自谓也。今人‘我皇、我后’,皆於‘皇’字、‘后’字跳出,与古异矣。”
[ tiào cù ]形容水势汹涌奔腾。
[ tiào dā ]顿脚喧闹。
[ tiào dá ]轻薄放恣貌。清 杨懋建《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其品第正不失为中上,又性好跳达,变动不居。击剑弄丸,皆其所习。”
[ tiào dà huā ]跳舞。
[ tiào dà shén ]旧时巫师假装神仙附体,来回跳跃,伪称能驱鬼治病。
[ tiào dàn ]射弹在接触地面或其他物体表面时又跳飞起来的现象。弹头的着角越小,运动速度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坚硬,则越容易产生跳弹。跳弹仍具有杀伤力。
[ tiào dàng ]1.见“跳盪”。2.亦作“跳荡”。跳跃;跳动,跃动。唐 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萧红《生死场》七:“忙乱的叫卖童,手中花色的葫芦,随着空气而跳荡。”管桦《鹰巢岭》:“活泼的水流,在石头中间跳荡。”3.冲锋陷阵,打乱敌方阵脚。唐 李德裕《请准兵部依开元二年军功格置跳盪及第一第二功状》:“开元 格,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盪。”《明史·曹文诏传》:“文詔 左右跳荡,手击杀数十人,转鬭数里。”徐兴业《金瓯缺》第八章:“这几年又学会了大规模作战,动不动就把几万人调上战场,跳荡纵横,锐厉无匹。”4.指锐卒。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跳盪,拏手,皆在军中。”清 顾炎武《日知录·奡盪舟》:“古人以左右衝杀为盪阵,其鋭卒谓之跳盪,别帅谓之盪主。”5.犹言放纵不羁。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余少时气盛跳盪,为吾乡名宿所排。”易宗夔《新世说·贤媛》:“﹝ 袁素文 ﹞卒归 高。高 躁戾跳荡,倾奩具为狭邪资。”6.谓心情激动。清 陈维崧《念奴娇·宋景炎席上赠柘城李蓼墅》词:“剑气纵横,酒肠跳盪,老笔苍无敌。”孙中山《伦敦被难记》第四章:“予见其所指者为一纸,不觉中心跳荡,予之生死固惟此片纸所书者是赖也。”
[ tiào dāo ]1.挥刀。2.指向高处抛刀。
[ tiào dào huáng hé yě xǐ bù qīng ]见“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
[ tiào dēng ]见“跳磴”。
[ tiào dèng ]亦作“跳蹬”。放在浅水中,相隔一定距离,供踏脚用的大石块。
[ tiào dòng ]一起一伏地动:只要我的心还在~,我就不会停止工作。
[ tiào duān ]旧时的一种迷信活动。
[ xiān bèng huó tiào ]指鱼、禽等乱蹦乱跳而有生气。
[ yuè tiào ]跳跃。
[ tiào èr shén ]旧时巫师装神驱鬼的迷信活动。跳二神为跳大神的巫师的助手。
[ tiào fáng zi ]一种儿童游戏,在地上画几个方格,一只脚着地,沿地面踢瓦片,依次序经过各格。也叫跳间(jiān)。
[ tiào fēng ]犹言翻跟斗。
[ tiào fú ]暴躁空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