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ì yì ]1.谓显露﹐不含蓄。词语出处谓显露,不含蓄。明 徐祯卿《谈艺录》:“气本尚壮,亦忌鋭逸。魏祖 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犹曖曖也。思王《野田黄雀行》,譬如锥出囊中,大索露矣。”
[ lóng pán fèng yì ]比喻怀才不遇。
[ lóng pán fèng yì ]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
[ quē yì ]亦作“闕佚”。亦作“闕軼”。残缺散失。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三:“令闕佚渐加,钻访必不徒然。”元 赵穆《<归潜志>跋》:“辽 金 之间殆数百年,太史宜有论载,而旧闻闕逸,后有述者,可无考订於斯邪?”清 顾炎武《日知录·王》:“至 驪山 之祸,先王之诗,率已闕軼。”清 卢见曾《<封氏闻见记>序》:“寻《唐书·艺文志》、《晁氏读书志》并云五卷,今所传乃十卷,翻有闕佚,则似展转相録而失其本真耳。”
[ ràng yì jìng láo ]指安逸之事互相谦让,劳苦之事互相争抢。
[ shàn yì ]形容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
[ sāo rén yì kè ]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同“骚人墨客”。
[ páng yì héng chū ]犹言到处出没。
[ piāo yì ]1.洒脱,自然,与众不同:神采~。字体凝重而~。2.飘浮;飘散:白云~。院子里~着花香。
[ qián yì ]1.隐逸。2.秘密逃跑。3.谓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