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uàn mù de huǒ ]远古时代的一种取火方法。用钻子钻木,木因摩擦发热而爆出火星。相传 燧人氏 发明。《关尹子·二柱》:“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 清 袁枚 《新齐谐·燧人钻火树》:“教 燧人皇帝 钻木取火,以作大烹。” 鲁迅 《南腔北调集·火》:“但是,钻木取火的 燧人氏 却似乎没有犯窃盗罪。” 罗广斌 《在烈火中永生》:“没有墨,就用钻木取火的办法把棉花烧成灰,滴上几滴水,就代替了墨。” 唐 罗隐 《两同书·理乱》:“昔 伯益 凿井, 燧人 钻木。水火之利,於今赖之。”
[ zuān mù qǔ huǒ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zuān niú jiǎo ]比喻费力研究没有意义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 zuān niú jiǎo jiān ]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比喻固执地坚持某种意见或观点,不知道变通。也说钻牛角、钻牛犄角。
[ zuān pí chū yǔ ]比喻极意夸饰自己偏爱的人。
[ zuàn qiú ]犹钻营。《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到京师袭荫求官,数年不得。这一年已自钻求要紧关节,叮嘱停当。”
[ zuàn rén qíng ]因谋求名利而托人情。
[ zuān shān ]打通山墙,与相邻的房子或游廊相接。
[ zuàn shān sāi hǎi ]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
[ zuàn shí ]1.经过琢磨的金刚石,是贵重的宝石。2.指硬度较高的人造宝石,可用来做精密仪器、仪表的轴承或装饰品。
[ zuàn suì ]上古的取火方法。燧:取火的器具。即用钻子钻木,因磨擦发热而爆出火星来。
[ zuàn suì gǎi huǒ ]古时钻木取火,因季节不同而用不同的木材。《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故曰改火也。”后仅于寒食后二日为之,并成为习俗。宋 吴自牧《梦粱录·清明节》:“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小内侍於阁门用榆木钻火……宣赐臣僚巨烛,正所谓‘钻燧改火’者,即此时也。”唐 杜甫《清明》诗之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唐 无名氏《辇下岁时记·钻火》:“至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
[ zuàn suì yì huǒ ]同“钻燧改火”。《管子·禁藏》:“当春三月,萩室熯造,钻燧易火,杼井易水,所以去兹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