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ǘ yòu ]居住于闾巷右侧的人家。借指富豪。
[ lǘ zhōng ]古行射礼时用以盛算之具。刻木为闾形,凿其背为口,国君郊射时用以承纳射中的数筹。
[ lǘ zuǒ ]贫苦人民居住的地区,借指贫苦人民:陈胜、吴广起于~。
[ yǐ lǘ ]倚门,紧挨着门。《公羊传·成公二年》:“二大夫出,相与踦閭而语,移日,然后相去。”何休 注:“閭,当道门。闭一扇,开一扇,一人在外,一人在内曰踦閭。”清 陈维崧《满江红·题尤悔庵小影次韵》词:“正男儿失路述生平,踦閭语。”清 黄遵宪《和锺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鸞声阁道碾安车,元老相从话踦閭。”
[ nǚ lǘ ]1.春秋 时 齐桓公 设于宫中的淫乐场所。《战国策·东周策》:“齐桓公 宫中七市,女閭七百,国人非之。”鲍彪 注:“閭,里中门也。为门为市於宫中,使女子居之。”清 周亮工《书影》卷四:“女閭七百,齐桓 徵夜合之资,以佐军兴,皆寡妇也。”2.后世以指称妓院。《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虽市门之游,豪客不废;然女閭之遗,正人耻言,不得不谓之邪色。”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十一:“杭城 无妓馆,间有女閭,非有导者不能入其门,故 杭 谚谓之‘铁门槛’。”何震《女子解放问题》:“推之都会之地,不乏女閭、跳舞之场,不啻桑濮……安得谓之实行一妻一夫之制乎?”参见“妇閭”。
[ sān lǘ dà fū ]战国 楚 官名,掌 昭、屈、景 三姓贵族。
[ shì lǘ ]1.犹市肆。晋 潘岳《西征赋》:“感市閭之菆井,叹尸 韩 之旧处。”2.指代市邑,城市。清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北直四》:“数百里惟 临清 为南北都会。稍稍转输,通有无于市閭之间。”
[ xiāng lǘ ]1.亦作“鄊閭”。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閭”泛指民众聚居之处。《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乡閭之什伍。”《南齐书·礼志上》:“郡县有学,乡閭立教。”宋 王安石《原教》:“夫妇者无失其为夫妇也,率是也有赏,不然则罪,乡閭之师,族酇之长。”2.家乡;故里。三国 魏 阮籍《大人先生传》:“少称乡閭,长闻邦国。”宋 曾巩《应举启》:“足跡不游於场屋,姓名不署於乡閭。”元 秦竹村《行香子·知足》曲:“壮岁乡閭,养志闲居。”清 朱彝尊《题张上舍劭竹林独坐图》诗:“十年不对乡閭竹,垞北垞南思杀人。”清 汪文桂《秋日同季弟归里和韵》:“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赋《遂初》。”3.乡亲;同乡。《后汉书·朱儁传》:“儁 以孝致名,为县门下书佐,好义轻财,乡閭敬之。”《旧唐书·高季辅传》:“丑言过行,见嗤於乡閭;忘义私昵,取摈於亲族。”宋 苏辙《巢谷传》:“予以乡閭,故幼而识之。”明 无名氏《白兔记·祭赛》:“乡閭来朝贺,社户保灾非。”
[ xiū lǘ shì ]1.同“脩闾氏”。2.周代掌管王城里门的官员。主管宿卫﹑击更﹑追捕盗贼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