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éi fēng xī zhào ]见“雷峰夕照”。
[ léi fēng ]1.亦作“ 雷峯 ”。山峰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南屏山 净慈寺 前。旧有郡人 雷氏 居此,因名。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雷峯 显严院 。郡人 雷氏 所居,故名‘雷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南山胜迹一》:“ 雷峯 者, 南屏山 之支脉也。”2.塔名。《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转过去便是 浄慈 、 雷峰 ,怎么不好顽。”参见“ 雷峰塔 ”。
[ léi fēng tǎ ]亦作“雷峯塔”。塔名。遗址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夕照山 上。五代 吴越王 钱俶 所建,1924年倾塌。元 方回《三天竺道中》诗:“三天竺 路渐平登,高似 雷峯塔 几层。”清 陈维崧《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 灵隐寺,春帆竞掠 雷峯塔。”鲁迅 有《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 léi fēng xī zhào ]亦作“雷峯夕照”。西湖 十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时,峰影波光,互相辉映。旧时复有 雷峰塔 点缀其中,景色至为美胜。
[ léi fǔ ]1.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故称。2.形容器物制作精巧,非人工所能为。3.谓雷劈。
[ léi gǒng ]也叫雷酸汞。有机化合物,分子式Hg(ONC)2。白色或灰色晶体,有毒,难溶于水。受热、摩擦或撞击极易爆炸,是常用的起爆药,可制雷管和引火帽。
[ léi gǔ ]隆隆作响的车轮声。泛指轰隆之声。
[ léi gǔ ]1.亦作“雷皷”。亦作“靁鼓”。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2.小鼓。犹今之拨浪鼓。3.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4.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5.挂在会稽城门上的鼓。6.指雷,雷声。7.亦作“雷皷”。亦作“靁鼓”。擂鼓,打鼓。雷,通“擂”。
[ léi guǎn ]火工品的一种。由管壳、装药和加强帽组成。用以起爆炸药。常用的有火雷管和电雷管两种。
[ léi guāng ]闪电的光。《春秋·隐公九年》“大雨震电”唐 孔颖达 疏:“《河图》云:阴阳相薄为雷,阴激阳为电。然则震是雷之劈靂,电是雷光。”
[ léi hài ]雷击造成农作物损害减产或房屋设施损害的情况。
[ léi hōng jiàn fú bēi ]宋 惠洪《冷斋夜话》卷二载,范文正公(仲淹)镇 鄱阳 时,有书生上诗甚工,并自言平生未尝饱,天下寒饿无出我右者。时盛行 欧阳率更 字,其所写荐福碑墨本值千钱。文正 准备为之拓印一千本,使售于京师。纸墨已具,一夕雷击碎其碑。后用“雷轰荐福碑”作为命途多舛,所至失意的典故。宋 苏轼《穷措大》诗:“一夕雷轰荐福碑。”元 张可久《卖花声·客况》曲:“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运去雷轰荐福碑,时来风送 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