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ún jué bō guǐ ]汉代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也说波谲云诡。
[ yún kāi wù sàn ]指天气由阴暗转为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愤、疑虑得以消除。
[ yún kāi wù shì ]指天气由阴暗转为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愤、疑虑得以消除。
[ yún kē ]凌云的高枝。比喻人品风格高尚。
[ yún kè ]云游四方的人。指隐者或出家人。
[ yún kuài ]古代军中的一种发石攻城器械。
[ yún kuí ]1.比喻仕宦之途。2.喻距离遥远。
[ yún lái ]1.如云飞卷而来。2.“云孙”、“来孙”的并称。泛指后代。3.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的别称。
[ yún làng ]1.如云之浪。唐 李商隐《失题》诗:“锦水 湔云浪,黄山 扫地春。”宋 赵以夫《龙山会·四明重阳泛舟月湖》词:“湖光蓝滴透。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清 钱谦益《戏题徐元叹所藏锺伯敬茶讯诗卷》诗:“坐听松风沸石鼎,手汲云浪烹新泉。”2.亭名。宋徽宗 政和 七年筑 万岁山 艮岳(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内东北隅),亭在 艮岳 西 梅渚洲。宋徽宗《艮岳记》:“出关,下平地,有大方沼,中有两洲,东为 芦渚,亭曰 浮阳;西为 梅渚,亭曰 云浪。”宋 李质《艮岳赋》:“矧 梅 芦 之二渚,结 云浪 与 浮阳。”
[ yún léi ]1.云和雷。2.指云纹和雷纹。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4.指不吉利的征兆。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7.行云下雨。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 yún léi wén ]殷 周 青铜器上的纹饰之一。大都是连续的回旋状线条。一般称圆形的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多用作地纹,以衬托主题纹饰。
[ yún lěi ]1.汉 代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左内史更名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又左都水、铁官、云垒、长安 四市四长丞皆属焉。”2.指兵营。宋 苏轼《送沉逵赴广南》诗:“君随幕府战 西羌,夜渡冰河斫云垒。”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北史·傅冰传》:‘好以斫营为事。’”
[ yún liáng ]1.亦作“云樑”。高入云表的屋梁;高大的屋梁。2.高入云际的山梁。3.古代攻城的战具。属云梯一类。4.见“云梁”。
[ yún lín ]1.隐居之所。唐 王维《桃源行》:“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金 张斛《还家》诗:“云林无俗恣,相对可终老。”清 陈大章《送胡卜子南归》诗:“白雉冈头荒圃在,未妨述作老云林。”2.汉 宫馆名。《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霍后 立五年,废处 昭臺宫,后十二岁,徙 云林馆,乃自杀。”《晋书·外戚传序》:“遂使 悼后 遇 云林 之灾,愍怀 滥 湖城 之酷。”3.指 云梦泽。《文选·枚乘<七发>》:“游涉乎 云林,周驰乎兰泽。”刘良 注:“云林、云梦泽 也。”4.元 代画家 倪瓒 的别号。清 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壬辰过 阳羡 之 亳村,定道人 出所藏 云林《十万图》相示,皆有 云林 自跋。”清 纳兰性德《忆江南》词:“江 南好,真箇到 梁溪。一幅 云林 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清 沉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扫墓山中,检有峦纹可观之石……用 宜兴 窰长方盆叠起一峯,偏於左而凸於右,背作横方纹,如 云林 石法,巉巖凹凸,若临江石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