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ǎ dōu líng ]亦作“马兜零”。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夏日开筒状花,紫绿色。蒴果球形,通称马兜玲,为镇咳袪痰药。根茎细长,有强烈的辛香味,有解暑、降压、消炎、止痛的功效,通称青木香。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药议》:“马兜零之根,乃是独行。”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马兜铃》:“﹝马兜铃﹞其实尚垂,状如马项之铃,故得名。”《西游记》第三六回:“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趲马兜铃。”
[ mǎ dòu ]1.亦称“马沙”。籽粒形大的豆,如蚕豆之类。2.喂马用的豆料。3.云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云实》。
[ mǎ duì ]1.成队的马,多用于运输货物。2.骑兵队伍。
[ mǎ ēn liè sī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的并称。
[ mǎ ěr ]山名。在 山东省 诸城市 西南。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潍水》:“潍水 又东北,涓水 注之。水出 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名焉。”宋 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一:“试扫北臺看 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 mǎ ěr chūn fēng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同“马耳东风”。
[ mǎ ěr dōng fēng ]也说东风马耳。比喻听不进话,如耳边风。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mǎ fāng ]马厩。《北史·荣毗传》:“﹝ 晋王 ﹞遣 张衡 於路次往往置马坊,以畜牧为辞,实给私人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常繫弥猴於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明 梁辰鱼《浣纱记·行成》:“君请为臣妻作妾,情愿三年住马坊。”
[ mǎ fáng ]供出租存放马车和马的马厩并有设备提供使用。
[ mǎ fàng nán shān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 mǎ fèn ]1.马屎。《后汉书·耿恭传》:“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晋 葛洪《抱朴子·黄白》:“阴乾一月,乃以马粪火煴之。”2.巷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南史·王志传》:“家居 建康 禁中里 马粪巷,父 僧虔,门风宽恕,志 尤惇厚……兄弟子姪,皆篤实谦和,时人号 马粪 诸 王 为长者。”按,《梁书·王志传》作“马蕃”。清 查慎行《燕台杂兴》诗:“紫色蛙声雄八族,乌衣、马粪 笑诸 王。”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南史》:“王 谢 子弟,浮华矜躁,服用奢淫,而能仍世贵显者,盖其门风孝友,有过他氏。马粪、乌衣,自相师友,家庭之际,雍睦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