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ún lǐng ]1.高耸入云的山峰。晋 江逌《咏秋》:“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唐 岑参《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诗:“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金 元好问《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2.山名。一称 大雪山。在 云南省 西北部,为 澜沧江、金沙江 的分水岭。山势高峻,终年积雪。主峰名 玉龙山。
[ yún lóng ]1.云和龙。汉 王充《论衡·乱龙》:“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五代 齐己《春雨》诗:“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前蜀 杜光庭《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2.《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宋 陆游《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明 张居正《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是谓云龙。”3.喻朋友相得。清 赵翼《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昔 唐 有 韩 孟,云龙两连翩。”清 徐夔《移居赠永夫》诗:“尔我重订云龙交,岁惟作噩月当且。”4.即龙。《易·乾》:“云从龙。”故称。唐 张祜《忆游天台寄道流》诗:“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南唐 沉汾《续仙传·酆去奢》:“﹝ 安和观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雷公、电姥,神鬼甚众。”5.喻豪杰。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6.骏马的美称。《文选·曹植<七启>》:“僕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駟,饰玉輅之繁缨。”李善 注:“马有龙称,而云从龙,故曰云龙也。《周礼》曰:凡马八尺已上为龙。”7.汉 宫殿门名。《文选·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 云龙 之庭。”吕延济 注:“云龙,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飞 云龙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薛综 注:“德阳殿 东门称 云龙门。”8.山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宋 苏轼《访张山人得山中二字》诗之二:“万木锁 云龙,天留与 戴公。”自注:“云龙,山名。”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 宋 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宋 舒亶《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宋 黄庭坚《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诗:“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明 高启《赠墨翁沉蒙泉》诗:“人间留藏敢轻试,传玩正比云龙茶。”参见“龙团”。
[ yún lóng fēng hǔ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 yún lóng yú shuǐ ]喻君臣相得。
[ yún lóu ]1.耸入云霄的高楼。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琅邪台》:“琅邪 嶕嶢,屹若云楼。”隋 辛德源《短歌行》:“驰射罢金沟,戏笑上云楼。”唐 杜甫《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御气云楼敞,含风綵仗高。”唐 李贺《梦天》诗:“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2.指海市蜃楼。唐 黄滔《水殿赋》:“还如玉闕,控鼇海以峥嶸;稍类云楼,拔蜃江而耸峙。”
[ yún lù ]有云状纹饰的车子。多指天子的车乘。
[ yún lù ]1.云间,天上。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3.高山上的路径。4.指遥远的路程。5.比喻仕途,高位。
[ yǔ pò yún hún ]指男女欢会。宋 赵令畤《清平乐》词:“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明 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去年绣户朱门,今宵雨魄云魂。”
[ yǔ qì yún chóu ]泪下如雨,愁多如云。形容忧愁深重。
[ yǔ qiè yún jiāo ]同“雨媚云娇”。宋 高观国《诉衷情》词:“屏开山翠,雨怯云娇,尽付愁边。”
[ yǔ rùn yún wēn ]比喻男女情好。
[ yǔ sàn yún shōu ]1.比喻亲朋离散。2.指雨后转晴。
[ yǔ shōu yún sàn ]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
[ yǔ tài yún zōng ]指男女情事。
[ yǔ xí yún chuáng ]指男女幽会之所。
[ yǔ xiāo yún sàn ]比喻消失得一干二净。
[ yǔ xiē yún shōu ]比喻男女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