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ì wén yí shì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轶事遗闻”。
[ yí luò shì shì ]指遗忘弃置世俗之事。
[ yīn shì ]1.指初一、十五日的盛大祭祀。2.指武王伐纣之事。
[ yī èr bā shì biàn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动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向上海闸北、江湾、吴淞等地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部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守军在吴淞地区激战月余,使日军死伤万余人。3月初,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守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 yòng shì ]1.当权:奸臣~。2.(凭感情、意气等)行事:意气~。感情~。3.引用典故。
[ yīn rén chéng shì ]依赖别人办成事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因:依赖。
[ yǐng shì ]1.佛教语。谓尘世间一切事皆虚幻如影。2.泛指往事。
[ yù shì shēng duān ]指好事者一有机会就借端兴风作浪。
[ zào yán shēng shì ]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
[ zào yáo shēng shì ]捏造谣言,挑起事端。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我与 中国 新文人相周旋者十余年,颇觉得以古怪者为多,而漂聚于 上海 者,实尤为古怪,造谣生事,害人卖友,几乎视若当然。”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这是一个出名的刻薄嘴,专爱在同事中间插科打诨,造谣生事。”萧英《北平<解放三日刊>出版前後》:“虽然 北平 人民每天所能接触的,都是这样‘造谣生非’、‘蓄意挑拨’的东西,但绝大多数的 北平 人到底具有慧眼。”
[ zhàn shì ]有关战争的各种活动,泛指战争:~频繁。
[ zhōng shān jiàn shì jiàn ]也叫三二○事件。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其亲信下令调共产党人李之龙担任舰长的中山舰到黄埔候用,随即反诬共产党“擅入黄埔”“阴谋暴动”。接着于3月20日拘捕了中山舰舰长等共产党员五十多人,又强迫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退出,并调动军队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这是蒋介石反对共产党、企图篡夺国民革命军领导权的阴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