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ǔ huā dà bǎng ]绑人的一种方法,用绳索套住脖子并绕到背后反剪两臂。
[ wǔ huā dù dié ]官府签署有多种花押的度牒。旧时僧道出家的书面凭证。
[ wǔ huā guān gào ]古代帝王封赠的诏书,因以五色金花绫纸制成,故称。
[ wǔ huā guǎn ]唐 末 荆南 的宾馆名。
[ wǔ huā mǎ ]唐 人喜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以为饰,分成五瓣者,称“五花马”,亦称“五花”。
[ wǔ huā pàn shì ]唐 宋 时,中书省各官员,对军国大事因所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签具意见并署名,谓之“五花判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宋 苏轼《谢中书舍人表》之一:“虽四户擅权,非当时之公议,而五花判事,亦前代之美谈。”
[ wǔ huā ròu ]作为食物的肥瘦分层相间的猪肉。有的地区叫五花儿。
[ wǔ huā shā mǎ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 wǔ huá ]1.五色仙花。2.谓五色光华。3.道教谓五方之气。
[ wǔ huáng ]1.美玉。2.五谷。3.星名。阴阳家谓九星之一。
[ wǔ huáng liù yuè ]指农历五暀、六月间天气炎热的时候。
[ wǔ huáng ]星名。又名“五车”。共有五星,位于毕宿东北。在今御夫座。
[ wǔ huī ]五方色之旗。即东方青旗,南方赤旗,中央黄旗,西方白旗,北方黑旗。《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范宁 注:“麾,旌幡也。”杨士勋 疏:“五麾者,糜信 云:‘各以方色之旌置之五处也。’”
[ wǔ huì ]1.谓五次会盟。《左传·襄公八年》:“五会之信,今将背之。”杜预 注:“谓三年会 鸡泽,五年会 戚 又会 城棣,七年会 鄬,八年会 邢丘。”2.古代医家术语。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臑会的合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 乃使弟子 子阳 厉鍼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张守节 正义引《素问》:“五会谓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臑会也。”3.一种大船名。《太平御览》卷七七○引 晋 周处《风土记》:“小曰舟,大曰船。温麻 五会者,永寧县 出豫林,合五板以为大船,因以五会为名也。”
[ wǔ hūn ]也叫五辛。一般指宗教信仰者忌讳食用的五种气味浓烈的蔬菜。如佛家忌大蒜、小蒜、兴渠(根似萝卜,味似蒜)、慈葱、茖葱。道家忌韭菜、薤、蒜、芸薹、胡荽。
[ wǔ jī liù shòu ]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