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n zì jiān ]唐 孟棨《本事诗·嘲戏》:“国初 长孙太尉 见 欧阳率更 姿形么陋,嘲之曰:‘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獮猴。’”后因以“山字肩”形容人体瘦削。
[ shān zì jìng ]古代铜镜名。背面以“山”字形为主纹。盛行于 战国 时期。
[ shān zì tài shǒu ]明 应槚 的谑称。
[ shān zōng ]1.众山之首。指泰山。2.山神。
[ shān zōu hǎi shì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 shān zūn ]1.古代祭器名。即山罍。2.犹山杯。
[ shān zuǒ ]旧指山东。因在太行山左(东)而得名。
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顶。2.像山的东西:冰~。3.蚕蔟:蚕上~了。4.山墙:房~。
[ shàng shān ]1.到山上去;到山区去:~砍柴。~下乡。2.婉辞,指人死亡,埋入坟地。3.指蚕上蔟:再过一两天,蚕就要~了。
[ shàng shān qín hǔ yì,kāi kǒu gào rén nán ]俗语。极言向人借债的困难。《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泰山在上,道不得个‘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如今的时势,再有谁似泰山这般怜我的?只索守困,若去求人,便是劳而无功。”明 高明《琵琶记·祝发买葬》:“连丧双亲无计策,只得剪下香鬟。非奴苦要孝名传,正是‘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叶文玲《小溪九道弯》六:“回去!是的。现在就是路费问题了。怎么张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 shàng shān xià xiāng ]一般指知识青年到农村、到山区、到边疆去参加农业生产,经受劳动锻炼。如:凤田 初中刚毕业,正在这时,毛主席 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靳大娘 就给他报了名。
[ shàng shān zhuō hǔ,xià hǎi qín lóng ]比喻极难办的事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姑娘,你有什么为难的事只管説,漫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是‘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 安龙媒 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 shòu bǐ nán shān ]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用作对老年人的祝颂(多与“福如东海”连用;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