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ún lù huǒ ]烽火。因其烽烟高达云霄,故称。
[ yún lǚ ]1.像白云一样袅袅不绝的丝缕。2.轻柔飘洒如云的织物。3.缭绕的烟篆。4.柔美的长发。5.轻柔的雨丝。
[ yún lún ]1.云车。传说中仙人以云为车。2.比喻迅速变化的事物。
[ yún luó ]1.如网罗一样遍布上空的阴云。2.高入云天的网罗。3.比喻组成包围圈的军队。4.轻柔如云的丝绸织品。5.形容盛多。
[ yún luó tiān wǎng ]犹言天罗地网。
[ yún luó ]1.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2.指深山隐居之处。
[ yún luó ]打击乐器,用十个小锣编排而成,第一排一个,以下三排各三个,装置在小木架上。各个锣的大小相同而厚薄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不同。最上面的一个不常用,因此也叫九音锣。现在云锣有所发展,已不止十个。
[ yún mǎ ]1.形容马之众多。唐 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天外飞霜下 葱 海,火旗云马生光彩。”王琦 注:“云马,谓马之多似云。”2.骏马的美称。隋炀帝《步虚词》之一:“南巢 息云马,东海戏桑田。”3.飞驶的云。阿英《盐乡杂信·一九三四年》:“湖上的层峰迭峦,上面全有云马奔驰,暗灰的天色,隐约的钟声,更使我们心快神怡。”4.纸印的太阳神像。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和节》:“初一日为中和节,传自 唐 始……京师於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遶街徧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鷄糕。其祭神云马,题曰太阳星君。”
[ yún mái ]1.浓云。2.指翻卷的浪涛。3.烟;雾。4.比喻邪恶的势力。
[ yún màn ]1.指成片的云翳。2.轻柔的帏帐。
[ yún mén ]1.周 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 黄帝 时所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郑玄 注:“此 周 所存六代之乐,黄帝 曰《云门》、《大卷》。黄帝 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旧唐书·音乐志一》:“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殷 之《大濩》,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章炳麟《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大司乐》:舞《云门》,则圜钟为宫。”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古文苑·孔融<杂诗>之一》:“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章樵 注:“云门谓门第穹崇,上侵云汉。”唐 李华《含元殿赋》:“玉宇璇阶,云门露闕。”宋 桑世昌《兰亭博议·御札一轴三纸藏右司黄荦家》:“珍藏既出于云门,传刻仅留于朔塞。”3.汉 云阳县 的城门。《文选·班彪<北征赋>》:“歷 云 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李善 注:“云阳,古县,在 池阳 西北,属 右扶风。云门,即 云阳县 门也。《汉书》:左冯翊 有 云阳县。”4.山门。借指寺庙。唐 杜甫《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诗:“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唐 陆龟蒙《新秋月夕客有自远相寻者》诗之一:“云门老僧定未起,白阁道士遥相迎。”唐 尚颜《寄荆门郑準》诗:“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张铣 注:“言水自渠而灌田,故指渠口为云门,犹云来则雨至也。”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6.蜀 的代称。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烟沉冰井,雨歇 云门。”倪璠 注:“此以《蜀都赋》有云门,故以 云门 指 蜀。”唐 崔涂《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诗:“云门 一万里,应笑又担簦。”7.指谷口。晋 惠远《庐山东林杂诗》:“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闢。”唐 马戴《早发故山作》诗:“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8.山名。在 浙江 绍兴 南。亦名 东山。山有 云门寺。南朝 梁 处士 何胤 曾居于此。《梁书·文学传下·王籍》:“﹝ 王籍 ﹞除轻车 湘东王 諮议参军,随府 会稽。郡境有 云门、天柱山,籍 尝游之,或累月不反。”宋 方岳《水调歌头·寿赵文昌》词:“胸有 云门 禹穴,笔有禊亭 晋 帖,风露洗脾肝。秋入 紫宸殿,磨玉写琅玕。”9.山名。在 山东省 青州市 南。一名 云峰山。清 周亮工《云门送胡元润还白下》诗:“屴崱君能到,云门 得暂停。”10.山名。在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连 乐昌县 界。山有 云门寺。五代 文偃禅师 居此。参见“云门宗”。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宋 陈师道《请兴化禅师疏》:“某公尊者承佛受记为世导师,绍云门之正宗,分慧林之半座。”章炳麟《建立宗教论》:“至云门之訶佛,则非特破相,而亦破名。”参见“云门宗”。1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素问·水热穴论》:“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写四支之热也。”王冰 注:“云门在巨骨下,胸中行两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