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áo yán ]1.民间流传的歌谣或谚语。《后汉书·刘陶传》:“光和 五年,詔公卿以謡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李贤 注:“謡言谓听百姓风謡善恶而黜陟之也。”《南史·张敬儿传》:“﹝ 张敬儿 ﹞又使於乡里为謡言,使小儿辈歌曰:‘天子在何处?宅在 赤谷口;天子是阿谁?非猪如是狗。’”宋 范镇《东斋记事》卷一:“前史载謡言者,信哉不可忽也。”2.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故 藏用 以喜用热药得谤,羣医至为謡言曰:‘藏用 檐头三斗火。’人或畏之。”《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今早听见一个謡言,説是咱们家又闹出事来了。”曹禺《日出》第二幕:“我怕不大好。外面有谣言,市面很紧。”
[ yí yán ]古指 黄河 流域华夏族以外的各种语言。后亦泛指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言语。《左传·哀公十二年》:“太宰 嚭 説,乃舍 卫侯。卫侯 归,效夷言。”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青羌 赤狄,同畀豺狼,胡服夷言,咸为京观。”《新唐书·崔汉衡传》:“贞元 三年,豫 吐蕃 盟 平凉,被执,虏将杀之,因夷言谓之曰:‘我善 结赞,无杀我!’”
[ yóu yán ]说话。《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陈奂 传疏:“此诗乃深戒 幽王,当慎用其言,不得易出诸口。”《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八年》:“以 太祖 之含弘,尚掩耳於 彭城 之戮;自斯以后,谁易由言!”
[ yǐ rén fèi yán ]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
[ yǐ yán jǔ rén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 yǐ yán qǔ rén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 yǐ yán wéi huì ]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 yǐ yán xùn wù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 yāo yán huò zhòng ]对人散布荒诞离奇的谎话,进行蛊惑。
[ yǔ sì yán sān ]指信口乱说闲话。
[ yǔ yán ]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运用它进行思维,交流思想,组织社会生产,开展社会斗争,推动历史前进。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们用语言来传承文明,具有社会性、人文性。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民族性,没有阶级性,所以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 yǔ yán wú wèi ]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 yǔ yán xué ]研究语言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起源和发展规律等。
[ zá yán ]1.杂谈。2.不纯正的言论。3.即杂言诗。
[ zá yán shī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每句字数不等,长短句间杂,无一定标准,用韵也较自由。后人多有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