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气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xuě qì ]1.积雪散发出来的寒气。唐 朱庆馀《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诗:“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唐 李群玉《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诗:“岷 峨 雪气来,寒涨 瀟湘 碧。”宋 毛滂《少年游·长至日席上作》词:“遥山雪气入疏帘,罗幕晓寒添。”2.白色云气。唐 李咸用《庐山》诗:“叠见云容衬,稜收雪气昏。”
[ yán qì ]1.寒气。2.刚正之气。
[ yán qì zhèng xìng ]气:脾气;性:性格。性格刚直,毫不苟且。
[ xiē qì ]停止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她说起话来跟连珠炮似的不~。
[ yǎn jīng tiào,huǐ qì dào ]旧时迷信,以为眼睑肌肉跳动,即将有不幸的事情来临。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常言道:眼睛跳,悔气到,难道有甚么悔气到的我家里。”按,悔,今作“晦”。
[ yǎn qì ]1.眼睛的神色。如:他的一副眼气很正派。2.方言。谓看见美好的事物极为羡慕并想得到。
[ yī sī liǎng qì ]指如同一根丝一般十分疲软,上气不接下气。也可形容人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
[ yī tuán hé qì ]原指态度和蔼可亲。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指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后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 yī tuō qì ]亦作“一脱气”。亦作“一掇气”。犹言一口气。多形容赶路紧张,毫不停顿。
[ yáng qì ]1.暖气,生长之气。《管子·形势解》:“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元 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之十四:“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四:“明亮的灯光洋溢在这小小的房间内,找不出半个阴森森的暗陬,精致而又舒服的陈设都像在放射温暖的阳气。”2.指活人的生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道摄召亡魂渡桥来相会,却是只好留一个亲人守着,人多了阳气盛,便不得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其憧憧往来之鬼……遇人则避路,畏阳气也。”3.喜气;喜色。《文选·枚乘<七发>》:“然阳气见於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李善 注:“《周书》曰:‘民有五气,喜气内蓄,虽欲隐之,阳喜必见。’”4.比喻精神焕发,得意洋洋。李广田《花潮》:“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衫……东张张,西望望,既看花,又看人,阳气得很。”沙汀《记贺龙》三八:“他阳气地笑着;而他的神情、态度,更加使我深切地感觉到,他正是一个除开革命利益,什么也不在乎的人。”5.中医学名词。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体作用和名称亦各有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 yī bí kǒng chū qì ]比喻持有同样的态度和主张(含贬义)。
[ yī biē qì ]犹言一口气。
[ yī bié qì ]方言。犹言一口气。
[ yīn qì ]1.指古代以律管测定的节气。2.犹声气。指说话的声音、语气、气概。
[ yī qì ]1.气壅塞而得通。吐气。2.指风。3.嗳气。
[ yuán qì ]佛教语。谓缘虑心之气分。
[ yǎng qì ]氧分子(O2)组成的气态物质。
[ yǔ qì ]潮湿的空气;水气。
[ yǔ chī qì zǔ ]谓说话结结巴巴,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形容情绪紧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光复》:“传善 平日甚利口,今慑於民气,语吃气阻,愿书同盟誓约,与 荣嘉 皆剪髮缴印降。”
[ zéi qì ]1.反常之气;邪气。《管子·四时》:“是故春凋,秋荣,冬雷,夏有霜雪,此皆气之贼也。刑德易节失次,则贼气遫至;贼气遫至,则国多葘殃。”尹知章 注:“气反时则为贼害也。”《史记·龟策列传》:“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同岁异节,其时使然。”明 徐祯稷《耻言》卷一:“家有大不祥,嗜言利者当之。利风中於家庭,贼气入矣;市道行於骨肉,残形成矣。”2.贼人、反叛者的气焰。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二:“贼气方鋭,设伏于莫谷。”元 姚燧《大司农史公神道碑》:“射杀数人,贼气为隳,遂溃。”清 恽敬《书图钦宝事》:“图钦宝 諫不听,跪而请曰:‘贼气尚盛,兵过涧,涧斗絶,不可退,悉縻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