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īng tiān shū yuàn ]宋 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真宗 大中祥符 二年,曹诚 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 曾讲学于此。商丘 旧名 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 yìng tiān shùn mín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民心。
[ yìng tiān shùn rén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 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 ]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 yuán shǐ tiān zūn ]道教供奉的最高天神。谓生于太元之先,所以叫“元始”。
[ yuán tiān ]1.苍天。2.传说中高山名。
[ yuǎn tiān yuǎn dì ]形容极远。
[ suǒ tiān ]1.旧称所依靠的人。指君主或储君。2.旧称所依靠的人。指父。3.旧称所依靠的人。指丈夫。
[ tiān zú ]旧时指妇女没有经过缠裹的脚。
[ tiān zǔ ]1.高远,如天之阻隔。2.犹天险。3.高山。
[ tiān zuì ]1.《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説秦繆公而覲之,饗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翦诸鶉首。”李善注引虞喜《志林》曰:“喭曰:‘天帝醉秦暴,金误陨石坠。’”后因以“天醉”比喻世事混乱。2.谓不饮酒却兀然无知。
[ tiān zūn ]信道教的人对神仙的尊称;信佛教的人对佛的尊称。
[ tiān zuò ]犹天造,天生。谓自然形成。
[ tiān zuò ]1.上天赐福。《左传·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厎止。”唐 元稹《青云驿》诗:“天祚乐未极,溟波浩无堤。”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刘恭甫司马文》:“谓三世传经,域声家衖,天祚硕儒,必於其后。”2.皇位,国统。《宣和遗事》前集:“近闻天祚復振,若明公仗义,首图兴復,先责 企弓 等罪而杀之。”元 独乐园主《咏史》:“秦王 神武不可及,遂承天祚传 高玄。”3.指天子。《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梁小贵人 宜配天祚,正位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