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í mào qǔ shén ]谓绘画舍其形似而取其神似。
[ yíng shén ]旧时迎接神灵来降,以祈多福免灾的活动。迎神时,多配有鼓乐歌辞。
[ yíng shén sài huì ]旧俗把神像抬出庙来游行,并举行祭会,以求消灾赐福。
[ yíng xǐ shén ]迎拜喜神。旧时祈求吉祥的一种风俗。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迎喜神》:“除夕接神以后,即为新年。於初次出房时,必迎喜神而拜之。”亦省称“迎喜”。清 顾禄《清嘉录·山川坛迎喜》:“大府择立春后丁日或壬日,喜神正南方,率标下弁卒,各陈队伍,张列兵器,迤邐至山川坛,迎祀喜神,谓之迎喜。”
[ yāo shén ]邪神,非正统的神。《左传·僖公十九年》“宋公 使 邾文公 用 鄫子 於 次睢 之社,欲以属 东夷”晋 杜预 注:“此水次有妖神,东夷 皆社祠之。”《新唐书·太宗纪》:“禁私家妖神淫祀。”《西游记》第三一回:“想那怪不是凡间之怪,多是天上之精,特来查勘,那一路走了甚么妖神。”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旱魃 为虐,见《云汉》之诗……《山海经》实以 女魃,似因《诗》语而附会,然据其所言,特一妖神耳。”《太平天囯资料·鄂城纪事诗》:“贼谓庙为妖庙,神为妖神,皆纵火焚之。”
[ yǐng shén ]1.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2.指遗像;画像。
[ yuán shén ]1.大神,天帝。2.道家称人的灵魂为元神。3.精力,精神。
[ zhái shén ]1.托为神灵。2.住宅里的神鬼。
[ zhèn shén tóu ]下围棋的一种战术。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时,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故名。为 唐大中 年间 顾师言 胜 日本国 王子 神头王 的着法。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 日本国 王子﹞善围棋,上敕 顾师言 待詔为对手……至三十三下,胜负未决。师言 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则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王子瞪目缩臂,已伏不胜。后传其势,谓之镇神头。”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今所传者,尚有 王积薪 所遇姑妇,及 顾师言 镇神头二势……镇神头以一着解两征,虽入神妙,而起手局促缠累,所谓张置疎远者安在哉?恐亦好事者为之耳。”
[ zhèn shén tóu shì ]即镇神头。
[ zhōng shū shén jīng ]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脑和脊髓,主管全身感觉运动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等。
[ zǔ shén ]道路之神。古代祀 共工氏 之子 修 为祖神。见 汉 应劭《风俗通·祀典·祖》。
[ zuò gǔ shén jīng ]人体内最粗的神经,是脊髓神经分布到下肢的一支,主要作用是管下肢的弯曲运动。
[ zhēn shén ]旧说 三国 魏 曹植 感念 甄后 作《洛神赋》,因称 洛神 为 甄神。
[ zōng shén ]祖先。因其供于宗庙,故称。
[ zǒu shén ]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