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ǎ kē ]1.古服饰。2.拉丁文Mactra的音译,即蛤蜊。参见“蛤蜊”。
[ mǎ kē luó ]珂贝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珂》。
[ mǎ kè ]德语音译词。德国、芬兰等国的旧本位货币均译为马克。
[ mǎ kè qìn ]亦作“马克辛”。一种后座式速射机关枪。
[ mǎ kè sī liè níng zhǔ yì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合称。简称马列主义。参看〖马克思主义〗、
[ mǎ kōng jì běi ]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
[ mǎ kǒu chái ]明 代宫中膳房所用之柴,其柴四尺许,两端刻两口,以绳缚之,故称。
[ mǎ kǒu qián ]汉 代向牧民征收的马税。汉武帝 太初 二年(公元前103年)开始征收,后来时征时免。《汉书·昭帝纪》:“元凤 二年六月詔曰:‘其令郡国毋敛今年马口钱。’”
[ mǎ kǒu tiě ]镀锡铁。表面镀锡的铁皮,不易生锈,多用于罐头工业。
[ mǎ kū ]指饮马的积水窟。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铭》:“ 长城 马窟, 广武 兵栏。” 唐 陆龟蒙 《早春雪中作吴体寄袭美》诗:“光填马窟盖塞外,势压鹤巢偏殿巔。”
[ mǎ kù ]特为骑马方便而做的一种裤子,膝部以上肥大,以下极瘦。
[ mǎ kù ní ]用精梳毛线织成的呢子,表面有明显斜纹,质地厚实,因最初多用来做马裤而得名。也适于做外套、大衣等。
[ mǎ kuài ]旧时官署里从事侦查、逮捕罪犯的差役。
[ mǎ lā sōng ]1.指马拉松赛跑。2.属性词。比喻时间持续得很久的(多含贬义):~会议。~演说。[英marathon]
[ mǎ lā sōng sài pǎo ]一种超长距离赛跑,比赛距离为42195米。古代希腊人在马拉松镇击败入侵的波斯军队,希腊士兵斐迪辟从马拉松一气跑到雅典(全程42195米)报捷后即死去。为了纪念这一事迹,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用这个距离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定名为马拉松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