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 fēng jué dí ]谓面对兵锋与敌决胜。《後汉书·郑太传》:“孔公緒 清談高論,嘘枯吹生。並無軍旅之才,執鋭之幹。臨鋒決敵,非公之儔。”《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謂臨兵鋒而與敵人決勝負也。”
[ lín gǔ ]身临深谷。喻危险恐惧。语出《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毛 传:“恐陨也。”晋 潘岳《寡妇赋》:“惧身轻而施重兮,若履冰而临谷。”唐 杜牧《黄州准赦祭百神文》:“牧 实遭遇,亦忝刺史。斋斋惕慄,临谷临坠。”
[ lín hé xǐ ěr ]古代传说。高士 许由,以清节闻。
[ lín hé xiàn yú ]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
[ lín hé yù yú ]同“臨河羡魚”。《文子·上德》:“臨 河 欲魚,不若歸而織網。”
[ lín jī lì duàn ]犹言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訪得 淮 揚 海防兵備副使 劉景韶 英敏多謀,臨機立斷,運籌足以破鬼夷之算,賈勇足以汗懦將之顔。”清 谭嗣同《仁学》四五:“曰‘决力’,臨機立斷,自殘不恤,如劍鋒直陷,劍身亦折然。”亦作“臨機能斷”、“臨機輒斷”。《北史·樊子盖传论》:“子蓋 雅有幹局,質性方嚴,見義而勇,臨機能斷,保全邦邑,勤亦懋哉!”《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 少英爽,喜書,以風流自命,内負大節,臨機輒斷。”
[ lín jī néng duàn ]见“臨機立斷”。
[ lín jī shè biàn ]见“臨機制變”。
[ lín jī yìng biàn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 lín jī zhé duàn ]见“臨機立斷”。
[ lín jī zhì biàn ]犹言临机应变。《周书·陆腾传》:“太祖 謂 騰 曰:‘今欲通 江油 路,直出 南秦,卿宜善思經略。’騰 曰:‘必望臨機制變,未敢預陳。’”《资治通鉴·後汉高祖乾祐元年》:“思綰 途中謂其黨 常彦卿 曰:‘小太尉已落其手,吾屬至京師,並死矣,奈何?’彦卿 曰:‘臨機制變,子勿復言。’”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用兵在临机制变,不可固执成见。”亦作“臨事制變”、“臨機設變”。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臨事制變,困而能通,智者之慮也。”《北史·侯深传》:“深 臨 機設變,是其所長,若總大衆,未必能用。”宋 陈亮《酌古论·刘备》:“臨機設變,奮力死鬭。”
[ lín jī zhì shèng ]抓住机会,以谋略取胜。《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兵事臨機制勝,非可預言,願假臣一乘,使得預謀於行間。”
[ lín jí ]犹临御。极,指最高之位,即帝位。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朕秉籙御天,握枢临极。”清 唐孙华《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诗:“冲圣初临极,慈寧遂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