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 wēi jí cún wáng ]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 wǔ wáng ]指打击、施压力于已有灭亡征象的国家。
[ qí lù wáng yáng ]杨子的邻居把羊丢了,没有找着。杨子问:“为什么没找着?”邻人说:“岔路很多,岔路上又有岔路,不知道往哪儿去了”(见于《列子·说符》)。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 sàn wáng ]1.分散丢失。2.离散逃亡。
[ sòng wáng ]1.旧俗超度、祭祀死者,召来亡灵后祭毕送之使去。2.犹送丧。
[ wēi wáng ](国家、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局势。
[ xīng wáng jì jué ]同“興滅繼絕”。《南史·宋纪上》:“興亡繼絶,俾昏作明,元勳至德,朕實攸賴。”《周书·萧岿传》:“梁 主既失 江 南諸郡,民少國貧。朝廷興亡繼絶,理宜資贍,豈使 齊桓、楚莊 獨擅救 衛 復 陳 之美。”唐 刘知幾《史通·模拟》:“狄 滅二國,君死城屠。齊桓 行霸,興亡繼絶。”
[ yí wáng ]1.亦作“遗亾”。遗落;散失。唐 张九龄《上封事书》:“臣以为始造簿书,以备用人之遗亾耳。”宋 王十朋《<潜涧严闍梨文集>序》:“平生製述甚多,旋已遗亡。”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序》:“聊辑见闻,以备遗亡耳。”2.指遗失、散落的东西。《隋书·经籍志一》:“魏氏 代 汉,采掇遗亡,藏在祕书中、外三阁。”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路无遗亡,器不雕伪。”宋 苏轼《论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夫子伤 周 道之残缺,而礼乐文章之坏也,故区区焉掇拾其遗亡,以为其全不可得而见矣。”清 陈芝光《南宋杂事诗》之七七:“他年十万军声乱,洲上遗亡何处踪?”
[ yǒu míng wáng shí ]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同“有名无实”。
[ wǎng wáng ]阴阳家语。凶日名。旧历每月皆有。是日诸多禁忌。《协纪辨方书·往亡》引《堪舆经》:“往者去也,亡者无也。其日忌拜官上任,远行归家,出军征讨,嫁娶寻医。”《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六年》:“丁亥,刘裕 悉众攻城。或曰:‘今日往亡,不利行师。’”胡三省 注引《历书》:“二月以惊蛰后十四日为往亡日。”《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甲寅,李愬 将攻 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胡三省 注:“阴阳家之説,八月以白露后十八日为往亡,九月以寒露后第二十七日为往亡。”宋 许洞《虎钤经·出军日》:“天门日,亦谓之往亡,不可出军。”
[ xīng wáng ]1.星宿隐没不见。《汉书·京房传》:“九年不改,必有星亡之异。”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星亡为星不见也。”2.古人以为人间英杰皆上应天星,故以“星亡”谓重臣或贤人死亡。北周 庾信《崔訦神道碑铭》:“诸侯地裂,边将星亡。”倪璠 注:“星亡,谓 崔訦 之薨也。”
[ xū wáng ]1.无故而灭亡。《管子·七臣七主》:“法令非虚乱也,国家非虚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胡亥 ﹞诛 斯、去疾,任用 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篤不虚亡。”张守节 正义:“言 胡亥 藉帝王之威器,残酷暴虐滋己恶,恶既深篤,以至灭亡,岂其虚哉。”2.虚无。《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圣朝怜閔,詔求其后,四方忻忻,靡不归心。出入数年而不省察,恐议者不思大义,设言虚亡,则厚德掩息,遴柬布章,非所以视化劝后也。”3.指高空,太空。亦指太空之气。《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歷骇猋,乘虚亡,与神俱。”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虚无廖廓,与元通灵,言其所乘气之高,故能出飞鸟之上而与神俱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视眩泯而亡见兮,听敞怳而亡闻。乘虚亡而上遐兮,超无友而独存。”
[ yǒu wáng ]1.有所失。2.见“有无”。
[ suì wáng ]坠亡;废弛。遂,通“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