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èi zhāng ]1.指古代官员佩带的印章。宋 沉括《梦溪笔谈·器用》:“今人地中得古印章,多是军中官。古之佩章,罢免迁死皆上印綬,得以印綬葬者极稀。土中所得,多是没於行阵者。”2.佩带在胸前的奖章、勋章。如:市长亲自颁给她佩章。
[ pèi zhū ]用为佩饰的珍珠,后.比喻声音婉转圆润。
[ pèi zǐ huái huáng ]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汉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绶。指身居高官。
[ qīn pèi ]敬重佩服:~的目光。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使人十分~。
[ shuǐ pèi fēng shang ]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本写美人的妆饰。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
[ mǐ pèi ]失佩。谓丧偶。佩,指所佩之玉,相传 周 郑交甫 于 汉皋 台下遇二女,解珮相赠。见 汉 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清 曹寅《程霱堂至诗以慰之》之一:“客毛颁白尽,相见惜庭柯。弭佩三年改,登阶一揖多。”按,时 程 丧妻,故诗之二有“不娶非 莱老,全生苦节贞”句。
[ qióng pèi ]1.亦作“琼珮”。玉制的佩饰。2.见“琼佩”。
[ wěi pèi ]1.见“委佩”。2.亦作“委珮”。恭敬貌。谓俯身行礼时佩饰拖垂至地。语出《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郑玄注:“君臣俛仰之节,倚谓附於身,小俛则垂,大俛则委於地。”唐刘禹锡《问大钧赋》:“乃遽衣促盥,竭虑涤想。委佩低簪,持簿叩顙而言。”佩,一本作“珮”。3.指下垂的佩玉。
[ qīng pèi ]1.亦作“青佩”。青色玉佩。2.犹佩青。佩带青色印绶。借指佩带青绶的人,指贵官。3.见“青珮”。
[ shuǐ cāng pèi ]用水苍玉琢成的佩饰。
[ juān pèi ]垂挂着玉珮。语本《诗·小雅·大东》:“鞙鞙佩璲。”《晋书·舆服志》:“衣兼鞙珮,衡载鸣和,是以闲邪屏弃,不可入也。”
[ yāo pèi ]古代系在腰间以别官阶的一种佩件。
[ yí pèi ]1.亦作“遗珮”。丢弃佩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 醴 浦。”代指别离;分手。南朝 齐 王融《游仙诗》之四:“遗珮出长浦,举袂望增城。”唐 李群玉《将之京国赠薛员外》诗:“澧 浦一遗佩,郢 南再悲秋。”元 丁鹤年《题<风雨归舟图>诗》:“挂席正思遗珮浦,推篷已过濯缨亭。”2.相传古代 郑交甫 于 汉皋 遇二女,与谈,二女解所佩之珠赠之。分手时回望,二女已不见。事见 汉 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后遂用为典实。清 尤秉元《芙蓉映水曲》:“遗佩飘香散作花,一枝艷质临江映。”3.见“遗佩”。
[ xiāng pèi dài ]佩有香囊等饰物的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