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ǎn xiàng guǎn ]电视接收机、示波器等设备中的一种器件,是一个高度真空的玻璃泡,一端膨大,略平,呈屏状,上面涂有荧光粉;另一端的装置能产生电子束,并使电子束在荧光屏上扫描,形成图像。
[ xiàng ér ]1.容貌姿态。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2.指流露某种思想或情况的神色、表情。如:他惴惴不安地回到家中,但在家人跟前,他丝毫没有透出像儿,照常作他的买卖。
[ xiàng fǎ ]佛教语。正、像、末“三时”之一。谓佛去世久远,与“正法”相似的佛法。其时道化讹替,虽有教有行而无证果者。“像法”的时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佛去世五百年后的一千年之间。见《大集经》。南朝 宋 谢灵运《山居赋》:“析旷劫之微言,説像法之微旨。”《旧唐书·高祖纪》:“自 觉王 迁谢,像法流行,末代陵迟,渐以亏滥。”宋 王禹偁《<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像法修明,緇徒整戢。”清 龚自珍《支那古德遗书序》:“晚 唐 以还,像法渐谢,则有斥经论用 曹溪 者,则有祖 曹溪 并失夫 曹溪 之解行者,愈降愈滥,愈诞愈易。”
[ xiàng gū ]旧时俗称少年男伶旦角。《清稗类钞·优伶·像姑》:“都人称雏伶为像姑,实即相公二字,或以其同於仕宦之称谓,故以像姑二字别之,望文知义,亦颇近理,而实非本字本音也。”瞿秋白《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贵族士大夫在自己家里养着一班髦儿戏子或者像姑戏子,同时,也养着一班琴棋书画诗古文词的清客。”
[ xiàng jiā ]一种将照片夹在其中供陈设用的生活用品。多以玻璃或透明化学制品做成。
[ xiàng mó xiàng yàng ]1.郑重;隆重。《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番調動,老爺可必得像模像樣答上頭的情纔使得呢。”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小镇到处都在盘算和议论着,怎样象模象样地给将军送行。”2.合格。叶圣陶《李太太的头发》:“婆婆妈妈的一些办法,看待学生象看待自己的女儿或媳妇,唠叨一阵,又温存一阵,哪里象个象模象样的校长!”3.体面好看。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从前姓宋的走出一个人来,都是象模象样,有貌有礼的。”
[ xiàng shà yǒu jiè shì ]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也说煞有介事。
[ xiàng shè ]《楚辞·招魂》:“天地四方,多贼姦些,像设君室,静閒安些。”朱熹 集注:“像,盖 楚 俗,人死则设其形貌於室而祠之也。”蒋骥 注:“若今人写真之类,固有生而为之者,不必专指死后也。”后称所祠祀的人像或神佛供像为“像设”。
[ xiàng shēng ]1.仿天然产物制成的工艺品,旧时多用绫绢、通草制成花果人物等形状:~花果。2.宋元时期以说唱为业的女艺人。
[ xiàng shēng ér ]即相声儿。借指滑稽虚假的言辞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