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 shōu bìng cǎi ]广泛收罗采用。
[ jiān shōu bìng lù ]把不同的说法都一并载录下来。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下》:“傳聞異辭,記載别出,不能兼收並録以待作者之決擇,而私作聰明,自定去取,則此次之業難于憑藉者四矣。”
[ jiān shōu bìng chù ]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同“兼收并蓄”。
[ jiān shōu bìng xù ]唐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 不管哪方面的(多指不管好坏、有用无用等)全都接收进来,保存下来:对待古代文化遗产,不能~,要批判地继承。
[ jiān shōu bó cǎi ]犹兼收并采。广泛收罗采用。
[ jiān suì ]谓不止一年。《晏子春秋·谏上二十》:“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唐 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况国无兼岁之储,家鲜匝时之蓄,一旬不雨,犹可深忧。忽加水旱,人何以济!”叶圣陶《城中·搭班子》:“有友人 陈君,任教三年,赋闲兼岁。”
[ jiān tīng ]听取双方或多方面的意见:~则明。
[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荀子·君道》:“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jiān tōng ]1.通晓不止一个方面。2.谓一齐显达。
[ jiān tūn ]并吞。《淮南子·人间训》:“ 秦王 赵政 兼吞天下而亡。”
[ jiān wèi ]两种以上的菜肴。《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谓之大侵。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汉 桓宽《盐铁论·刺复》:“衣不重彩,食不兼味。”唐 杜甫《客至》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明 何景明《查城十五夜对月》诗:“小市无兼味,邻家酒亦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