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ài sù ]1.连宿两夜。《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参见“信宿”。2.两夜,借指两天。唐 薛用弱《集异记·赵操》:“及家,相国薨再宿矣。”宋 曾巩《太平州回转运》:“去违再宿,怀嚮兼年。”
[ zài tǔ ]谓进餐时再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而频频接待宾客。古时用以形容统治者为延揽人材而忙碌。
[ zài xíng ]谓另外进行某项活动。用于动词前。《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捉回 冯君瑞,交与地方官,究出起衅情由,再行治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他从此能守身如玉起来,好好的调理两个月后,再行决定。”
[ zài xūn ]1.同“再薰”。2.再度熏陶风化。谓盛世再来。
[ zài yě ]1.表示永远的意思。《水浒传》第六五回:“我却不要你去。你若不依我口,再也休上我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可是这一去,他便在 上海 耽搁住,再也不回 杭州。”曹禺《明朗的天》第二场:“这间屋子已和从前大不相同了,再也没有以前那种阴沉的感觉。”2.表示到了极限。峻青《黎明的河边·东去列车》:“凤英 再也忍不住了,愤怒终于爆发。”
[ zài yì ]谓三年中休耕两年。根据土地肥瘠不同实行轮耕制的方式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復种,故家三百畮。”贾公彦 疏:“以其地薄,年年佃百畮,废二百畮,三年再易,乃遍,故云再易也。”《汉书·食货志上》:“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
[ zài yòu ]指古代审理刑狱可减轻从宽处理的第二种情况。
[ zài yú ]古丧祭名。死者葬后于殡宫举行的第二次祭祀。
[ zài yuè ]双脚被砍掉。相传 春秋 楚 卞和 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 楚厉王、武王,都被认为欺诈,断其双脚。
[ zài zài ]一次又一次,连续多次。川剧《柳荫记》第一场:“可叹小女 英台,一心女扮男装,要到 杭州 尼山 攻书,是我再再苦劝,谁知蠢才性犟,不遵父命。”沙汀《困兽记》十八:“田畴 再再申言,要他重对生命发生热爱,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 zài zào ]1.重建;复兴。2.指重新给予生命(感激别人救助的话):恩同~。
[ zài zé ]表示更进一层或另外列举原因、理由:兴修水利可灌溉农田,~还能发电。他学习成绩差,原因是不刻苦,~学习方法也不对头。
[ zài zuò dào lǐ ]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同“再做道理”。
[ zài zuò féng fù ]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