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āo láo guǐ ]传说 临川 山间的鬼怪名。
[ dāo lì ]1.小刀和磨刀石。古人或少数民族随身携带的日用品。2.专指磨刀石。
[ dāo má ér ]脚。元 邓玉宾《村里迓鼓·仕女圆社》套曲:“俊庞儿压尽满园春,刀麻儿踢倒寰中俏。”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一折:“顶老儿一样光,刀麻儿一般大。”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第四折:“[净云]又好又好,再看你那刀麻儿如何扎作?[旦伸足云]你看。[净云]满面綉花鞋,比常时添了箇窍生生尖头儿。”
[ dāo mǎ dàn ]传统戏曲旦角 的一种。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兼重唱、念和做工。
[ dāo mén ]指卫士举起刀斧等兵器交错架成门状。用以立誓或显示威力震慑对方。
[ dāo míng ]古代文体之一。刻在刀上的铭文。
[ dāo niè ]亦作“刀籋”。刀与镊子。除毛发的工具。亦借指理发整容。宋 苏轼《十八大阿罗汉赞》之一:“面颅百皱,不受刀籋。”宋 黄庭坚《陈留市隐并序》:“陈留 市上有刀镊工,年四十餘,无室家子姓,惟一女,年七岁矣。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子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宋 陈师道《陈留市隐者》诗:“《诗》《书》工发家,刀籋得养生。”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 彭渊材 ﹞见 狄梁公 像,眉目入鬢,又前再拜,赞曰:‘有 宋 进士 彭几 谨拜謁。’又熟视久之,呼刀镊者,使刺其眉尾,令作卓枝入鬢之状。”
[ dāo pái shǒu ]古代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牌的兵士。
[ dāo piàn ]1.装在机械、工具上,用来切削的片状零件。2.(~儿)夹在刮脸刀架中刮胡须用的薄钢片。
[ dāo qiāng ]刀和枪,泛指武器:~入库,马放南山(形容战争结束,天下太平)。
[ dāo qiāng jiàn jǐ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