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i quán tou ]方言。指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武术以谋生。
[ mài quàn ]出卖货物时留下的凭证。《晋书·卢循传》:“居人贪贱,卖衣物而市之……及 道覆 举兵,案卖券而取之,无得隐匿者,乃并力装之,旬日而办。”
[ mài quē ]1.亦作“卖闕”。出卖缺额的官职。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五:“部吏卖闕之弊,自昔有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藩臺又轻轻的説道:‘没规矩!’他听见藩臺又説了这句话,便大声道:‘没规矩!卖缺的便没规矩!’”《冷眼观》第五回:“这位藩臺大人,更是明目张胆的卖缺。”2.出售市场上缺少的货物。《人民日报》1980.12.5:“做生意,就该‘市场缺啥我卖啥’,如果市场有啥我也卖啥,那么虽然不敢断言就一定要亏本,起码也是一桩没有特色的买卖。要把生意做活,就得搞一点市场分析,精于‘卖缺’。”
[ mài rǎng ér ]方言。故意提高嗓门说话,话中含指责之意,但不具体指明对象。
[ mài rén qíng ]故意给人好处,使人感激自己。
[ mài shēn ]1.把自己或妻子儿女等卖给别人(多为生活所迫):~契。2.指卖淫。
[ mài shēn qì ]穷人把自己或妻子儿女卖给别人时立下的字据。
[ mài shì ]做生意。《征四寇》第一回:“令御弟在 千步廊‘卖市’。”
[ mài shù ]谓以医卜星相等方术敛钱。《魏书·术艺传·刘灵助》:“﹝ 刘灵助 ﹞好阴阳占卜,而粗疏无赖,常去来 燕 恒 之界,或时负贩,或復劫盗,卖术於市。”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今北人谓卜相之士为巡官。巡官,唐、五代 郡僚之名。或谓以其巡游卖术,故有此称。”明 陆采《怀香记·问卜决疑》:“筠帘垂肆四方传,名远。卖术不须多要钱,心坦。”
[ mài sī ]指贩卖私盐。封建时代,盐属官营,私卖者犯法。《清史稿·食货志四》:“时盐课惟 广东、云南 常缺额……嗣将排商费万餘两入正课,举报殷户以充场埠各长商,而场商貲薄,不能尽数收买,致场多卖私。”何云祥《嫂嫂》:“我插了句:‘卖私的还有吗?’……‘那是解放前二年,我家遭年荒,没米下锅,爹没法子,才典了仅有的一亩地,去贩私盐。’”
[ mài sǐ ]谓委死于人。北齐 颜之推《还冤记·邓琬》:“﹝ 张悦 ﹞谓之曰:‘卿始此祸,而欲卖死 少帝 乎?’”宋 陆游《岁暮感怀以馀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之九:“臣不难负君,生者固卖死。”
[ mài tàn wēng ]诗篇名。唐代白居易作。写卖炭翁辛苦烧炭却被太监强行贱价收购的经过,揭露当时“宫市”的黑暗横暴,抨击统治者及其爪牙肆意掠夺的罪行。诗中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善用比衬手法。
[ mài xíng tiān ]指春日艳阳天。以此时小贩开始吹箫卖糖,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