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台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jiù tái ]即 鹫峰。
[ dòu jī tái ]亦作“鬭鸡臺”。即 吴公台。
[ céng tái ]重台;高台。
[ è tái ]古迹名。在今 河南省 淮阳县 南。相传为 孔子 行经 陈 蔡 断粮处。本名 弩台,唐 开元 九年移 孔子庙 于基上,故俗称“厄臺”。事见 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二·开封府》。
[ chū tái ]1.演员上场:~演出。2.比喻公开出面活动:~干涉。3.(政策、措施等)公布或予以实施: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正式~。
[ gōng tái ]古代以三台象征三公,因借指三公之位或泛指高官。《后汉书·胡广传》:“﹝ 广 ﹞自在公台三十餘年,歷事六帝,礼任甚优。”唐 姚合《使两浙赠罗隐》诗:“何当 世祖 从人望,早以公台命 卓侯。”宋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一:“竇仪 自 周朝 以来,负文章识度,有望於时,搢绅许以庙廊之器,仪 因以公台自许,急於大用。”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雷州 司户参军 丁谓,顷自书生,获升科第,因缘险佞,据窃公台,贿赂苞苴,盈於私室。”
[ biǎo tái ]对表亲的敬称。
[ huā tái ]种有花的台子。
[ jī tái ]台名。在 扬州。相传 隋炀帝 常游于此。
[ hāi tái ]睡觉打鼾声。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许(许璪)上牀便咍臺大鼾。”徐震堮 校笺:“咍臺,睡息声。”宋 陆游《游山》诗:“酒市拥途观嵬峨,僧庐借榻寄咍臺。”
[ jì tái ]指计省。即三司。
[ jí sān tái ]唐 时一种节拍急促的曲调名。
[ jīn hǔ tái ]台名。曹操 建。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故 邺城 西北隅。《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十八年﹞九月,作 金虎臺。”亦省称“金虎”。晋 陆云《登台赋》:“朝登 金虎,夕步 文昌。”唐 温庭筠《金虎台》诗:“碧草连 金虎,青苔蔽石麟。”
[ jué tái ]即 铜雀台。爵,通“雀”。
[ kāi tái luó gǔ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 láng yá tái ]1.亦作“琅琊臺”。台名。越王 勾践 观台,在 琅邪 故城东南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乃徙黔首三万户 琅邪臺 下。”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七十里有 琅邪臺,越王 句践 观臺也。臺西北十里有 琅邪 故城。’《吴越春秋》云:‘越王 句践 二十五年,徙都 琅邪,立观臺以望 东海 ……’即 句践 起臺处。”南朝 齐 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东限 琅邪臺,西距 孟诸 陆。”2.台名。在 山东 琅玡山 上。秦始皇 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史记·秦始皇本纪》:“作 琅邪臺,立石刻,颂 秦 德。”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琅邪山 在 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四十里。始皇 立层臺於山上,谓之 琅邪臺,孤立众山之上。”唐 李白《古风》之三:“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铭功 会稽岭,骋望 琅琊臺。”3.指 秦“琅邪台刻石”。费砚《抚印宗派绝句》之三:“完白山人 书 秦 碑,刓印直是 琅琊臺。”
[ láng yá tái ]见“琅邪臺”。
[ láng fēng tái ]即 阆风巅。
[ lǎo yín tái ]含义是旧时对同僚的尊称。
[ lèi tái ]原指为比武所搭的台子。“摆擂台”指搭了台欢迎人来比武,“打擂台”是上擂台参加比武。现比赛中多用“摆擂台”比喻向人挑战,用“打擂台”比喻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