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í yán ]1.回话。2.犹回嘴。3.亦作“廻言”。回话。
[ huí yán ]1.曲折的山崖。2.曲折的山崖。
[ huí yán ]1.谓回心转意。明 冯梦龙《挂枝儿·耐心》之二评注:“锦文织就,薄倖回颜。”2.迴顔:1.转过脸。《古乐苑》卷三五引 晋 无名氏《曲池歌》:“荣华盛壮时,见者谁不欢?一朝光采落,见者不迴颜。”3.使容颜回复年轻。《黄庭内景经·高奔》:“可以迴颜填血脑。”梁丘子 注:“魂魄反婴,得成真人。”
[ huí yǎn ]回转目光。宋 陈与义《金潭道中》诗:“客行惊节序,回眼送桃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鴇妇脸上现了错愕之色,回眼望一望 端甫。”许地山《商人妇》:“等她回眼过来瞧我的时候,我又装作念书。”
[ huí yàn fēng ]1.又名 雁回峰。在 湖南 衡阳市 南,为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相传雁至 衡阳 而止,遇春而回,或说其峰势如雁回转,故称。清 唐甄《潜书·两权》:“﹝ 吴三桂 ﹞退守于 衡,不能悔败自厉,乃急于称帝,凿平 回雁峯,上登行郊祀之礼。”参阅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2.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其峰势如雁回转;又相传雁至此而止,遇春而回。唐 卢仝《萧二十三赵歙州婚期》诗之一:“相思莫道无来使,迴雁峯 前好寄书。”唐 元稹《哭吕衡州》诗之五:“迴雁峯 前雁,春迴尽却迴。”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在 衡州 时,课 倪 茹 二子,对句云:人归雁后,思发花前。花药寺 前,迴雁峯 后……盖 迴雁峯 在 衡州 城南,而 花药寺 则少北,且是日适人日也,天然巧合。”
[ huí yàn fēng ]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其峰势如雁回转;又相传雁至此而止,遇春而回。
[ huí yáng ]中医学名词。使衰微的阳气复苏。
[ huí yì ]1.改换;扭转。2.交易。3.更改;变换。4.回响,振荡。5.交易;贸易。
[ huí yīn bì ]一种能将声音沿墙面传送的环形墙壁。因声波的波长比围墙半径小得多,声波以束状沿墙面连续反射前进,故靠墙轻声细语,在远处贴近墙面仍能听清。北京 天坛 南部的回音壁,建于 明 嘉靖 九年(公元1530年),是砖砌圆形光滑的大围墙,高6米,直径65米。
[ huí yǐn ]1.回避,隐藏。《南史·颜延之传》:“延之 性既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回隐。”《后汉书·任隗传》:“﹝ 隗 ﹞独与司徒 袁安 同心毕力,持重处正,鯁言直议,无所回隐。”宋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夫既自比於古之任者矣,乃欲睠顾回隐,以市於世,其可乎?”2.迂远幽隐。唐 柳宗元《愚溪对》:“今汝之託也,远王都三千餘里,侧僻迴隐。”
[ huí yíng ]1.回旋萦绕。唐 元稹《哭女樊四十韵》:“四年巴养育,万里硤回縈。”2.回旋萦绕。南朝 宋 鲍照《登庐山》诗:“千巖盛阻积,万壑势迴縈。”唐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三十六曲水迴縈,一溪初入千花明。”唐 元稹《分水岭》诗:“势高竞奔往,势曲已迴縈。”
[ huí yìng ]1.回环掩映。2.回环掩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