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á yī ]1.有里有面的双层衣服。2.裌衣:有面有里,中间不衬垫絮类的衣服。
[ jiā yú ]树名。《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二年》:“车轂须用夹榆。”胡三省 注:“《説文》:榆,白枌。所谓夹榆,乃今之田榆也,生田塍间,其皮类槐,其肉理坚细而赤,锯以为器,坚而耐久。”
[ jiā zā ]旧时酷刑之一。用绳联结的五根小木棍痛夹手指。
[ jiā zá ]掺杂:脚步声和笑语声~在一起。
[ jiā zhài ]1.隔河相对、互为犄角的营寨。《新五代史·死节传·王彦章》:“晋 已尽有 河 北,以铁索断 德胜口,筑 河 南、北为两城,号‘夹寨’。”2.指环绕敌城建立的壁垒。《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思安 将 河北 兵西上,至 潞州 城下,更筑重城,内以防奔突,外以拒援兵,谓之夹寨。”
[ jiā zhài fū rén ]《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庄宗 攻 梁 军於夹城,得 符道昭 妻 侯氏,宠专诸宫,宫中谓之‘夹寨夫人。’”清 翟灏 谓小说有所云“压寨夫人”者,前无所闻,似即“夹寨”之讹。见《通俗编·妇女》。
[ jiā zhǐ dēng lóng ]比喻隐晦,费解。
[ jiā zhōng ]1.亦作“夹鐘”。古十二乐律中六阴律之一。2.见“夹钟”。
[ jiā zhú táo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披针形,厚而有韧性,花白色或粉红色,略有香气。供观赏。茎叶有毒,可入药。
[ jiā zhù ]亦作“夹紓”。塑像的一种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故又称“脱空像”。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因此又称“行像”。
[ jiā zi ]夹东西的器具:头发~。讲义~。把文件放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