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án jū xué chǔ ]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 yán kè ]1.居于山中的隐士。2.木犀的异名。
[ yán kū ]山洞。堀,同“窟”。《吕氏春秋·必己》:“单豹 好术,离俗弃尘,不食穀实,不衣芮温,身处山林巖崛,以全其生。不尽其年,而虎食之。”
[ yán láng ]河坝场乡中宅村下辖的一个村民组。
[ yán láng ]1.亦作“巖郎”。亦作“岩廊”。高峻的廊庑。2.借指朝廷。
[ yán léng ]亦作“嵓稜”。形容骨骼突出多棱角。
[ sōu yán cǎi gàn ]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
[ xiāng yán dì ]净土:佛界。元 丁鹤年《逃禅室与苏伊举话旧有感》诗:“无锥可卓香巖地,有柱难擎 杞国 天。”参见“香严”。
[ yán lù ]山脚。南朝 梁 谢灵运《山居赋》:“葺駢梁于巖麓,栖孤栋于江源。”宋 陈亮《北山普济院记》:“周 显德 二年,吴越王 始建寺于巖麓,曰 九龙。”
[ yán mèng ]《史记·殷本纪》:“武丁 夜梦得圣人,名曰 説。以梦所见视羣臣百吏,皆非也。於是迺使百工营求之野,得 説 於 傅巖 中。是时 説 为胥靡,筑於 傅险。见於 武丁,武丁 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 国大治。”后以“巖梦”喻指君主求贤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