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 tú ]1.即司徒。官名。申,通“司”。2.复姓。申,通“司”。
[ shì jǐng tú ]谓市井商贩;市民。唐 李密《淮阳感旧》诗:“樊噲 市井徒,萧何 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諡。”
[ qǐ tú ]难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宋 叶适《纪年备遗序》:“相与论旧事,追念愴然。然则 文昭 岂徒以博习自是而已哉!”明 李东阳《送王公济归武昌歌》:“岂徒文思比 唐 勃,应遣颂声如 汉 褒。”陈毅《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 sān qiān tú ]指 孔子 弟子三千人。
[ shì tú sì bì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比喻贫穷。
1.步行:~步。~涉。2.空:~手。3.白白地:~然。~劳无益。4.只;仅仅:家~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7.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
[ tú bīng ]1.步兵。《左传·隐公四年》:“诸侯之师败 郑 徒兵,取其禾而还。”《史记·晋世家》:“献 楚 俘於 周,駟介百乘,徒兵千。”宋 苏轼《策别》之十三:“今 江 淮 之间,又有发运,禄赐之厚,徒兵之众,其为费岂可胜计哉。”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封建政治制度在慢慢建立起来。军制最为明显。甲士和车战降到次要地位,徒兵和野战上升到主要地位。”2.步卒所执的兵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杨伯峻 注:“此两兵字皆指兵器,车上之战士与车下之徒卒所执兵器不同,故云车兵徒兵。”
[ tú zhǎng ]作物在生长期间,因生长条件不协调而茎叶生长过旺。徒长影响产量和品质。
[ tú cóng ]1.古代服丧的从服之一。2.随从的徒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