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yuàn ]取怨,招怨。《战国策·韩策一》:“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也。”
[ sī ēn fà yuàn ]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 sǔn yuàn ]止息怨谤。《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新唐书·郑畋传》:“右丞 郑薰 诬 畋 罪,不可任郎官,出之…… 郑縠 者,薰 子也。方 畋 秉政,擢为给事中,至侍郎。其损怨类如此。”清 孙枝蔚《君子行》:“古人贵损怨,今人贵作威。”
[ yá zì zhī yuàn ]指极小的怨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飯之德必償,睚眦之怨必報。”《旧唐书·李子通传》:“性好施惠,家無蓄積,睚眦之怨必報。”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十:“凡官吏居民舊有睚眦之怨者,無不生事害之。”鲁迅《华盖集续集·再来一次》:“我那时和这位后来称为‘孤桐先生’的,也毫无‘睚眦之怨’。”
[ yǐ yuàn bào dé ]用怨恨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恩惠。
[ yǐ zhí bào yuàn ]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 wéi yuàn ]1.怨恨。2.避开怨恨,使无怨。
[ xié yuàn ]犹怀恨。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进士 黄时偁、段光远 遗 金 人书,言 忻 等皆前日倖滥渠魁,今挟怨生事,罪不可赦,宜斩首以徇。”《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也将 汪公 为县令时,挟怨诬人始末,细细详辩一本。”《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归田稿》:“迁 当归里以后,正 刘瑾、焦芳 等挟怨修郤,日在危疑震撼之中。”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困学记闻>参注》:“后以干进不遂,挟怨罗织。”
[ xiū yuàn ]报宿怨。语出《左传·哀公元年》:“及 夫差 克 越,乃修先君之怨。秋,八月,吴 侵 陈,修旧怨也。”宋 陆游《北岩》诗:“修怨以稔祸,哀哉谁始谋。”清 顾炎武《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俾之修怨於 东林,而斥逐异己,此党祸所由起也。”章炳麟《中华民国解》:“向者有云:回 部诸酋以其恨於 满洲 者刺骨,而修怨及於 汉 人,奋欲自离,以復 突厥、花门 之迹。”
[ yuàn yì ]怨恨。参见〔自怨自艾〕艾(y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