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ǒng hé ]全部加起来的数量或内容:力量的~。三个月产量的~。
[ zǒng hé ]明 清 总理 河 道的官名。明 设总河侍郎。清 初称河道总督,雍正 时改称总河。《明史·河渠志一》:“成化 七年命 王恕 为工部侍郎,奉敕总理 河 道。总河侍郎之设,自 恕 始也。”《明史·河渠志三》:“成化 七年,又因廷议,分漕河 沛县 以南、德州 以北及 山东 为三道,各委曹郎及监司专理,且请简风力大臣总理其事。始命侍郎 王恕 为总河。”《清史稿·河渠志一》:“雍正 元年六月,决 中牟 十里店、娄家庄,由 刘家寨 南入 贾鲁河。会 鹏年 卒,齐苏勒 为总河。”
[ zǒng hé ]亦作“总覈”。谓综合起来加以考核。
[ zǒng hòu fāng ]指挥整个战争的领导机关所在的后方。
[ zǒng hù ]犹统领。唐 韦贯之《南平郡王高崇文碑》:“元年正月拜工部尚书右神策行营节度,总护诸将,便道南征。”宋 苏辙《刘昌祚免殿前副都指挥使不许不允批答》之一:“既匪眷怀之素,復稽总护之宜。”
[ zǒng huì ]1.(水流)汇合:~入海。2.汇合在一起的事物:人民是智慧的海洋,力量的~。
[ zǒng huì ]1.聚集会合。汉 张衡《西京赋》:“总会仙倡,戯豹舞羆。”南朝 梁简文帝《移市教》:“日中总会,交贸迁迹。”2.综合汇总。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疎,斯固总会之为难也。”《隋书·经籍志一》:“孔子 既敍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於孝者也。”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歆 遂总会羣篇,著为《七略》,大凡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3.指会聚集中之所。明 蔡汝楠《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盖天地之中极,而河岳之总会也。”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夫脑为一身之总会,脑清则明,脑浊则钝。”4.俱乐部之别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幸得分头去寻的人多,一会儿在外国总会里把船主找来了。”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十二点钟刚敲过一会儿,总会里就把我们哄出来了。”5.总机关。对分会而言。
[ zǒng jī ]指童年。南朝 宋 谢灵运《石室山诗》:“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 乔。”黄节 注:“《释名》:‘总,束髮也。笄,係也。’《説文》:‘笄,簪也。’《礼·内则》:‘十有五年而笄。’”参见“总角”。
[ zǒng jī ]1.统领协调。2.收集编次。
[ zǒng jí ]指 葱岭。古代对今 帕米尔高原 和 昆仑山、天山 西段的统称。
[ zǒng jí ]汇集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与“别集”相对。
[ zǒng jǐ ]1.谓总摄己职。《书·伊训》:“百官总己以听冢宰。”孔 传:“伊尹 制百官以三公摄冢宰。”《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朱熹 集注:“总己,谓总摄己职。”《后汉书·献帝纪》:“曹操 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2.谓总揽大权。《宋书·恩倖传·戴法兴》:“时太宰 江夏王 义恭 録尚书事,任同总己。”《隋书·皇甫绩传》:“宣帝 崩,高祖 总己,绩 有力焉。”
[ zǒng jì ]合起来计算:观众~有十万人。这个村粮食产量~为一百万斤。
[ zǒng jì ]总角。指幼年。唐 李暇《怨诗》之一:“罗敷 初总髻,蕙芳 正娇小。”宋 叶适《赵孺人墓志铭》:“方总髻已出,远京师且千里。其室处,市僦而僧假;其衣食,斗储而尺聚。”参见“总角”。
[ zǒng jì jiāo ]童年结交的朋友。宋 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吕夷简 有总髻交 王至清,以屡试不第,隐遯山壑。”参见“总角”、“总角交”。
[ zǒng jiǎo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幼年:~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 zǒng jiǎo jiāo ]童年相交的好友。清 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琢堂 名 韞玉,字 执如,琢堂 其号也,与余为总角交。”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城北 杨君,非与君为总角交乎?”叶圣陶《城中·前途》:“私念新任警察厅长 田君,与吾兄为总角交;履新伊始,厅中职员当有更动。”参见“总角”。
[ zǒng jiē zhī tíng ]通衢大道旁的亭舍。指 商汤 听取民意之处。